自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富豪們已經數次主動要求政府對他們增稅,從巴菲特的公開信到頂級富豪們聯名給美國總統的公開信,都請求對年收入超過100萬美元的富豪增稅。
最近,由超過200名美國年收入超過100萬美元的富翁組成的“愛國百萬富翁協會”,再次在他們協會的網站上發表公開信,請求政府向他們增稅。公開信中表示:“我們以年收入超過100萬美元的誠實市民的身份向您寫信,希望總統先生能夠將國家利益放到政治之前,為了國家財政的健康發展和美國民眾的利益,要求總統增加對年收入超過100萬美元的人的稅收。”
此外,在“愛國百萬富翁協會”網站頁面的顯眼處,有一個紅色長方形框內寫著:給我們增稅,我們負擔得起。
“愛國百萬富翁協會”網站負責人瑞秋·沃爾稱,該協會是一個不分政黨的松散組織。參加該組織的人,都是年收入在百萬美元以上者……他們愿意多向國家繳稅。
美國富人緣何頻頻主動向政府要求增稅?在這封公開信中,富豪們說,“正是國家塑造了我們的成功。現在我們想要做的是為國家經濟盡自己的綿薄之力,讓這個體系更強勁,這樣更多的人才有機會通過它變得和我們一樣成功。”
美國研究學者、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白玉廣說:“這是社會、文化、制度、法律、信仰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美國富豪的這種行為,美國是資本主義社會,但同時也有大量非資本主義的因素在遏制資本主義的惡性發展,富豪的責任感正是建立在這些基礎之上的。”
犧牲自己保護社會利益?
北京晨報: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富人屢次主動要求增稅,您認為是什么原因?
白玉廣: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會文化方面的,也有法律制度層面的,在文化建設上,美國人有比較好的參與社會的傳統,富豪們尤其如此。在立法及制度層面,也有一系列的規則使得富翁們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此外,在小布什政府時代,美國富豪們在稅收政策上獲利較多也是原因之一。
北京晨報:是否是美國富豪在犧牲自己的利益來保護社會的利益呢?
白玉廣:也不能完全這么說,如果出現嚴重的社會動蕩、兩極分化等情況,或者中產階級對社會的脫離感增強,最終對富豪是不利的,對于美國富豪來說,他們的財富來自于社會,保證社會秩序的良好,對他們本身也是有利的。如果原有的社會狀況改變,良性發展情況不再,那么他們的財富也必然受到損害。
美國富豪們屢次要求向自己征稅的行為,被解讀為美國富豪更有社會責任感,那么,這種社會責任感究竟是如何產生的?
長期以來,美國富豪的行為似乎總是和正面的價值有關,捐贈、慈善、增稅……而相對的,有些英國富豪卻在想方設法地避稅,而有的法國富翁則為避稅掀起“移民潮”,盡管不是所有的美國富豪都主張向自己增稅,但其中堅人群屢次大規模的增稅主張,也顯示了美國富豪們的不同。那究竟是什么造就了美國富人的這種“特立獨行”,是天然如此,還是其他原因?
對此,美國研究學者、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白玉廣說:“美國富人階層的誕生,確實有特殊之處,和舊時代的富豪階層不同,和其他國家的富豪也不同,但這并非是全部的原因,社會文化的熏陶,法律制度的約束同樣作用不小。”
美國富豪有啥不同
北京晨報:在社會責任方面,英、法等國的富豪和美國富豪似乎有截然不同的傾向,美國富豪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嗎?
白玉廣:美國富豪的誕生確實有它的特殊之處,和傳統舊時代的富豪不同,和其他國家的富豪也有不同,美國富豪的誕生更加草根一點,也就是說,很多直到今天仍舊赫赫有名的財富集團,他們最初都是從草根階層一步步起來的,他們崛起之初,美國的社會空間還非常大,有廣闊的資源,可以說,他們是和美國社會一起慢慢發展的。這是他們和別的國家的富豪不同的地方,比如英國、日本等。還有要說的一點就是,美國當時有比較濃厚的重商傳統,各種商業規范比較嚴密,這也有一定的關系。
北京晨報:這和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有什么關系?
白玉廣:正因為他們是和美國社會一起發展的,他們的利益也就是來自于美國社會的穩定和秩序,如果一旦這種局面被打破,他們自身的利益就可能受損,可以說,從一開始,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便自然誕生和成長,維護社會利益和維護他們自己的利益是一體的。
富豪較少曝光丑聞
北京晨報:和別國的富豪不同,美國富豪似乎很少有窮奢極欲之類的丑聞,他們是從來都這樣嗎?
白玉廣:當然不是,美國現在很多財富集團都是崛起于美國內戰之后,圍繞美國建設而產生的,比如洛克菲勒、卡內基、福特等,當時的美國實業氛圍濃厚,很多富豪都是從事實業起家的,這也是他們和別的富豪有區別的地方之一。但當時也有許多讓人們無法接受的事情,也有生活腐化、鋪張,也有許多不法經營的現象。再如娛樂圈里的紙醉金迷也非常嚴重。所以美國人自己評價那個時代的時候,稱之為“鍍金時代”,而不是“黃金時代”,就是這個原因。
北京晨報:那究竟是什么改變了這種局面呢?
白玉廣:其一,在文化方面,當時美國的宗教傳統比較濃厚,從宗教義務上對人們的行為也有一定的約束。其二,美國社會有比較好的矯正機制,在制度的完善上比較迅速,立法能夠及時跟上,比如對大的壟斷的法律限制。其三,在社會監督上也能夠及時跟進,典型的如進步主義運動,大量的社會監督有促使立法的加速、對不文明現象的約束等。
富豪與社會不對立
北京晨報:對于一個社會來說,富裕階層究竟起著什么樣的作用呢?
白玉廣:其實我覺得任何一個社會中,都可能會出現富人階層,這是正常的社會發展的一種現象,兩極分化當然是不對的,但是沒有落差的社會也并不意味著正常。就如發電站一樣,有落差才能發出電來,沒有落差怎么可能產生電呢?社會也一樣,沒有落差的社會,很難有發展的動力和能量。所以,應該正確地看待富人在社會中的作用。
北京晨報:如何正確地看待呢?
白玉廣:在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富裕階層起著很重要的推動作用,富豪與社會不是對立的,富豪對社會的作用和責任是無法否認的,這也是富豪的價值所在。
北京晨報:怎樣才能讓富翁們發揮好的價值而不是壞的價值呢?
白玉廣:這就是富人責任感的建立問題,和富豪的誕生、富豪的社會定位以及富豪的規則等都有重要的關系。這種責任感不能靠逼迫產生,而是要有自然誕生的種子,然后還要有合適的土壤,它自然會生根發芽。
富豪與政府的關系穩定
北京晨報:美國富豪向政府要求增稅,他們和政府的關系究竟如何?
白玉廣:美國的政治文化很特殊,富豪和政府之間的關系也很復雜,既非沆瀣一氣,也并非對立隔離的。發了財之后,有一些富豪會進入政府工作,政府官員退休之后也有可能進入財富集團,這可以解讀為富豪支配政府,但并不完全是這樣。比如說美國公務員的待遇其實很低,人們進入政府工作顯然并非是為了獲取財富。當然也有負面現象,如官員為利益集團牟取私利等,但一旦揭露就會成為丑聞。
北京晨報:那這兩者究竟如何達成一種穩定的關系呢?
白玉廣:關鍵在于有一個透明的運作機制,利益集團的出現不可避免,所以重要的是如何讓他們的運作受到社會的監督和制約,這不僅體現在立法上,也體現在運作機制上,一個透明的受監督的運作機制,就顯得非常重要。
仇富現象不是主流
北京晨報:人們對于美國富人的評價似乎更多是正面的,負面評價很少,是這樣的嗎?
白玉廣:不完全如此,美國人也有仇富的現象,但不是那么尖銳。我在哈佛大學時也有接觸到這些東西,在很多顯赫的地方都曾出現過類似“干掉富人”之類的標語,這說明仇富情緒并非不存在,只是不能算主流。
北京晨報:為什么這么說呢?
白玉廣:仇富情緒不能成為主流,原因有幾個,美國的社會機制鼓勵人們向上流動,鼓勵發家致富,它有一系列的制度環境保障向上流動的通道暢通。其次,美國的經濟水平決定,美國絕對貧困的人群并不是很多,社會救助機制也比較完善。其三,窮人的發聲暢通,很多中產階級并不是到完全貧困時才會呼吁,更多時候,當他們感受到自己的收入在縮減,就會發出聲音,而這種聲音又能夠很快被社會所感知和反應。
回報社會有很多方式
北京晨報:您是如何看待美國富豪們多次主動要求增稅的行為呢?
白玉廣:首先,并非全部的富豪都主張向自己征稅,一個社會中有各種各樣的人,富豪也一樣,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其次,即使多征稅,對于富豪們來說,也并不會傷筋動骨。其三,美國的富豪們有多種回報社會的方式,并非征稅一種,比如說可以捐贈,美國一向有比較良好的捐贈傳統,法律制度也在鼓勵捐贈行為。再次,富豪愿意向政府多繳稅,因為政府的行為有公開透明的機制,他們可以監督,也知道政府不會亂花。
北京晨報:美國富豪的責任感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白玉廣:真正有責任感,需要很多方面的共同作用,文化、社會心理、法律制度等,從小培養責任理念,一旦社會土壤合適,這種理念就會自然發芽。(記者周懷宗)
最近,由超過200名美國年收入超過100萬美元的富翁組成的“愛國百萬富翁協會”,再次在他們協會的網站上發表公開信,請求政府向他們增稅。公開信中表示:“我們以年收入超過100萬美元的誠實市民的身份向您寫信,希望總統先生能夠將國家利益放到政治之前,為了國家財政的健康發展和美國民眾的利益,要求總統增加對年收入超過100萬美元的人的稅收。”
此外,在“愛國百萬富翁協會”網站頁面的顯眼處,有一個紅色長方形框內寫著:給我們增稅,我們負擔得起。
“愛國百萬富翁協會”網站負責人瑞秋·沃爾稱,該協會是一個不分政黨的松散組織。參加該組織的人,都是年收入在百萬美元以上者……他們愿意多向國家繳稅。
美國富人緣何頻頻主動向政府要求增稅?在這封公開信中,富豪們說,“正是國家塑造了我們的成功。現在我們想要做的是為國家經濟盡自己的綿薄之力,讓這個體系更強勁,這樣更多的人才有機會通過它變得和我們一樣成功。”
美國研究學者、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白玉廣說:“這是社會、文化、制度、法律、信仰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美國富豪的這種行為,美國是資本主義社會,但同時也有大量非資本主義的因素在遏制資本主義的惡性發展,富豪的責任感正是建立在這些基礎之上的。”
犧牲自己保護社會利益?
北京晨報: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富人屢次主動要求增稅,您認為是什么原因?
白玉廣: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會文化方面的,也有法律制度層面的,在文化建設上,美國人有比較好的參與社會的傳統,富豪們尤其如此。在立法及制度層面,也有一系列的規則使得富翁們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此外,在小布什政府時代,美國富豪們在稅收政策上獲利較多也是原因之一。
北京晨報:是否是美國富豪在犧牲自己的利益來保護社會的利益呢?
白玉廣:也不能完全這么說,如果出現嚴重的社會動蕩、兩極分化等情況,或者中產階級對社會的脫離感增強,最終對富豪是不利的,對于美國富豪來說,他們的財富來自于社會,保證社會秩序的良好,對他們本身也是有利的。如果原有的社會狀況改變,良性發展情況不再,那么他們的財富也必然受到損害。
美國富豪們屢次要求向自己征稅的行為,被解讀為美國富豪更有社會責任感,那么,這種社會責任感究竟是如何產生的?
長期以來,美國富豪的行為似乎總是和正面的價值有關,捐贈、慈善、增稅……而相對的,有些英國富豪卻在想方設法地避稅,而有的法國富翁則為避稅掀起“移民潮”,盡管不是所有的美國富豪都主張向自己增稅,但其中堅人群屢次大規模的增稅主張,也顯示了美國富豪們的不同。那究竟是什么造就了美國富人的這種“特立獨行”,是天然如此,還是其他原因?
對此,美國研究學者、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白玉廣說:“美國富人階層的誕生,確實有特殊之處,和舊時代的富豪階層不同,和其他國家的富豪也不同,但這并非是全部的原因,社會文化的熏陶,法律制度的約束同樣作用不小。”
美國富豪有啥不同
北京晨報:在社會責任方面,英、法等國的富豪和美國富豪似乎有截然不同的傾向,美國富豪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嗎?
白玉廣:美國富豪的誕生確實有它的特殊之處,和傳統舊時代的富豪不同,和其他國家的富豪也有不同,美國富豪的誕生更加草根一點,也就是說,很多直到今天仍舊赫赫有名的財富集團,他們最初都是從草根階層一步步起來的,他們崛起之初,美國的社會空間還非常大,有廣闊的資源,可以說,他們是和美國社會一起慢慢發展的。這是他們和別的國家的富豪不同的地方,比如英國、日本等。還有要說的一點就是,美國當時有比較濃厚的重商傳統,各種商業規范比較嚴密,這也有一定的關系。
北京晨報:這和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有什么關系?
白玉廣:正因為他們是和美國社會一起發展的,他們的利益也就是來自于美國社會的穩定和秩序,如果一旦這種局面被打破,他們自身的利益就可能受損,可以說,從一開始,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便自然誕生和成長,維護社會利益和維護他們自己的利益是一體的。
富豪較少曝光丑聞
北京晨報:和別國的富豪不同,美國富豪似乎很少有窮奢極欲之類的丑聞,他們是從來都這樣嗎?
白玉廣:當然不是,美國現在很多財富集團都是崛起于美國內戰之后,圍繞美國建設而產生的,比如洛克菲勒、卡內基、福特等,當時的美國實業氛圍濃厚,很多富豪都是從事實業起家的,這也是他們和別的富豪有區別的地方之一。但當時也有許多讓人們無法接受的事情,也有生活腐化、鋪張,也有許多不法經營的現象。再如娛樂圈里的紙醉金迷也非常嚴重。所以美國人自己評價那個時代的時候,稱之為“鍍金時代”,而不是“黃金時代”,就是這個原因。
北京晨報:那究竟是什么改變了這種局面呢?
白玉廣:其一,在文化方面,當時美國的宗教傳統比較濃厚,從宗教義務上對人們的行為也有一定的約束。其二,美國社會有比較好的矯正機制,在制度的完善上比較迅速,立法能夠及時跟上,比如對大的壟斷的法律限制。其三,在社會監督上也能夠及時跟進,典型的如進步主義運動,大量的社會監督有促使立法的加速、對不文明現象的約束等。
富豪與社會不對立
北京晨報:對于一個社會來說,富裕階層究竟起著什么樣的作用呢?
白玉廣:其實我覺得任何一個社會中,都可能會出現富人階層,這是正常的社會發展的一種現象,兩極分化當然是不對的,但是沒有落差的社會也并不意味著正常。就如發電站一樣,有落差才能發出電來,沒有落差怎么可能產生電呢?社會也一樣,沒有落差的社會,很難有發展的動力和能量。所以,應該正確地看待富人在社會中的作用。
北京晨報:如何正確地看待呢?
白玉廣:在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富裕階層起著很重要的推動作用,富豪與社會不是對立的,富豪對社會的作用和責任是無法否認的,這也是富豪的價值所在。
北京晨報:怎樣才能讓富翁們發揮好的價值而不是壞的價值呢?
白玉廣:這就是富人責任感的建立問題,和富豪的誕生、富豪的社會定位以及富豪的規則等都有重要的關系。這種責任感不能靠逼迫產生,而是要有自然誕生的種子,然后還要有合適的土壤,它自然會生根發芽。
富豪與政府的關系穩定
北京晨報:美國富豪向政府要求增稅,他們和政府的關系究竟如何?
白玉廣:美國的政治文化很特殊,富豪和政府之間的關系也很復雜,既非沆瀣一氣,也并非對立隔離的。發了財之后,有一些富豪會進入政府工作,政府官員退休之后也有可能進入財富集團,這可以解讀為富豪支配政府,但并不完全是這樣。比如說美國公務員的待遇其實很低,人們進入政府工作顯然并非是為了獲取財富。當然也有負面現象,如官員為利益集團牟取私利等,但一旦揭露就會成為丑聞。
北京晨報:那這兩者究竟如何達成一種穩定的關系呢?
白玉廣:關鍵在于有一個透明的運作機制,利益集團的出現不可避免,所以重要的是如何讓他們的運作受到社會的監督和制約,這不僅體現在立法上,也體現在運作機制上,一個透明的受監督的運作機制,就顯得非常重要。
仇富現象不是主流
北京晨報:人們對于美國富人的評價似乎更多是正面的,負面評價很少,是這樣的嗎?
白玉廣:不完全如此,美國人也有仇富的現象,但不是那么尖銳。我在哈佛大學時也有接觸到這些東西,在很多顯赫的地方都曾出現過類似“干掉富人”之類的標語,這說明仇富情緒并非不存在,只是不能算主流。
北京晨報:為什么這么說呢?
白玉廣:仇富情緒不能成為主流,原因有幾個,美國的社會機制鼓勵人們向上流動,鼓勵發家致富,它有一系列的制度環境保障向上流動的通道暢通。其次,美國的經濟水平決定,美國絕對貧困的人群并不是很多,社會救助機制也比較完善。其三,窮人的發聲暢通,很多中產階級并不是到完全貧困時才會呼吁,更多時候,當他們感受到自己的收入在縮減,就會發出聲音,而這種聲音又能夠很快被社會所感知和反應。
回報社會有很多方式
北京晨報:您是如何看待美國富豪們多次主動要求增稅的行為呢?
白玉廣:首先,并非全部的富豪都主張向自己征稅,一個社會中有各種各樣的人,富豪也一樣,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其次,即使多征稅,對于富豪們來說,也并不會傷筋動骨。其三,美國的富豪們有多種回報社會的方式,并非征稅一種,比如說可以捐贈,美國一向有比較良好的捐贈傳統,法律制度也在鼓勵捐贈行為。再次,富豪愿意向政府多繳稅,因為政府的行為有公開透明的機制,他們可以監督,也知道政府不會亂花。
北京晨報:美國富豪的責任感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白玉廣:真正有責任感,需要很多方面的共同作用,文化、社會心理、法律制度等,從小培養責任理念,一旦社會土壤合適,這種理念就會自然發芽。(記者周懷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