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協發布的4月汽車產銷數據顯示,乘用車銷量環比有所下降,但同比較快增長。1-4月,乘用車銷量增幅較一季度小幅提升,不過中國品牌占有率依然呈現下降態勢。目前自主品牌市場份額已經連續8個月環比出現下滑。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將自主品牌汽車市場占有率下降的原因歸結為缺乏競爭力,以及消費者越來越看重品牌競爭力。同時合資品牌的價格下探也讓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窄。
多數合資品牌均銷量有增長 自主品牌8個月環比下滑
在多重不利因素影響下,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持續下跌。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公布最新數據顯示,4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汽車59.69萬輛,環比下滑11.15%,自主品牌僅占乘用車總銷量的37.09%,占有率比上月下降2.19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下降2.53個百分點。這是自去年9月以來,自主品牌市場份額連續8個月環比出現下滑。
4月,德系、日系、美系、韓系和法系乘用車分別銷售34.41萬輛、26.08萬輛、19.81萬輛、14.27萬輛和6.21萬輛,分別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21.39%、16.21%、12.31%、8.87%和3.86%.與上月相比,法系銷量微增,其它外國品牌有所下降。
1-4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248.12萬輛,同比下降0.13%,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38.30%,占有率較上年同期下降4.06個百分點。德系、日系、美系、韓系和法系乘用車分別銷售139.36萬輛、95.01萬輛、81.70萬輛、58.29萬輛和23萬輛,分別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21.51%、14.67%、12.61%、9.00%和3.55%.與上年同期相比,除韓系品牌銷量增速略低外,其它外國品牌增幅均高于全行業。
自主車競爭力弱成內憂 合資車價格下探變外患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將自主品牌汽車市場占有率下降的原因歸結為缺乏競爭力,這問題目前已變得更加突出,因為消費者越來越看重品牌競爭力。
“最大的威脅來自合資品牌車價格下探”,知名汽車分析師張志勇表示,在品牌和技術上競爭力稍遜的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由此受到擠壓。有觀點指出,自主品牌目前面臨的問題主要是沒有形成可持續增強的體系力。比如,一些自主品牌還停留在領導主觀判斷拍板、生產、銷售這種模式上,而沒有形成市場、研發、生產、銷售、再回到市場反饋,進而再據此研發的閉環。
董揚稱:“在中國汽車市場,中國品牌和外國品牌的競爭現在才真正到了短兵相接的階段。”按照董揚的表述,此前,外國品牌走高端、中國品牌走中低端,雙方互不干涉。最近兩年合資車企在低端車和廉價車領域布局,價格下探至七八萬元,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窄。
今年以來,合資品牌車價“底線”不斷被刷新。新入市的東風標致2008作為SUV,入門級要價不足10萬元,東風日產推出5萬元以下車型,一汽大眾宣布推出廉價車,車價也在5萬元左右。
產業研究院交通行業研究員鐘深華指出:自主品牌現今要做的是保住三四線城市的汽車市場。現下自主品牌生存環境惡劣,品牌地位一直沒有大的突破,但消費升級卻在快速發生,自主品牌賴以生存的三四線城市,現在的消費越來越國際化。自主品牌要突圍,長期看是要依靠產品和技術,但短期看要突圍并非只是解決技術和產品的問題,因為所有企業的產品和技術都在進步,短期內難以全面比肩和超越,更為現實的問題是要盡快解決品牌和產品營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