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戲,職場亦如此,要想上位,你需要的不僅僅是專業能力,還要懂得各種人情世故。否則,你的職場生涯只會是一場“獨角戲”。上面有領導壓著,你就算有好的想法也不被重視,下面又跟同事處理不好人際關系。獨角戲注定是孤獨的,這個時候你是選擇繼續自怨自艾?還是加入泱泱的跳槽大軍中?亦或者是改變現狀,從新揚帆起航呢?
ta-bd-imgshare-binded="1"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list-style: none; height: 556px; width: 550px; " />
職場案例:
兩年前小梁從大學畢業,相較于今年剛走出大學校門的學弟學妹來說,他應該攢了兩年的工作經驗,這應該是他的優勢。然而小梁卻顯得信心不足,工齡的確有兩年時間,但基本上都是零零散散湊起來的,在這兩年時間里具體換了幾家公司他也記不得了。想想當年剛剛大學畢業的自己,也應該是出類拔萃了,憑著在校的優異表現和自身的優越條件,很容易就拿到了知名企業的offer。然而好景不長,總覺得自己很優秀的小梁不甘心從基層做起,認為這是大材小用,連試用期都沒過就辭職而去。在當時,小梁甚至還為當時的瀟灑而沾沾自喜,現在卻后悔莫及。
直到現在,小梁看到其他不如自己的同學在職場混的風生水起,在失落之余還有些嫉妒。因此為了面子和家人的壓力他重新又找到了一份工作,雖然公司不怎么大薪水也不怎么高,但這次小梁少了些自滿,也務實不少,變得塌實勤懇,很快得到了老板的賞識。然而,畢竟大局還是老板一個人掌控,當他聽到不同聲音時,嘴上雖然沒說什么,卻明顯看出滿臉的不悅,小梁的工作積極性也被扼殺掉了。不想再是一個任人擺布,沒有腦子的機器,因此小梁婉謝了老板的挽留,再次尋找心中的理想。誰知現實就是那么殘酷,后幾次的工作也因為老板、同事等原因而使得小梁“跳來跳去”,帶著一顆漂流受傷的心去尋找下一個平靜的港口……
分析:
近些年來,“跳槽”的人們越來越多,“為了尋求更大發展”似乎成為求職者再次面試時回答面試官離職原因最為普遍的說法,當然每個人都會為離職找出充分的理由,就像小陸那樣,或是因為工作的機械乏味,或是和老板、同事之間的矛盾,亦或是對公司某些制度不滿。然而卻很少有人考慮到自己的責任,所以不論在哪里工作都一直在想讓別人適應自己,卻沒想要適應環境,因此就遇到了和小陸一樣的狀況,多次唱“獨角戲”后仍要再次奮戰職場。
第一,要明白“演員遠遠多于導演和編劇”的概念,調整心態,用平常心對待工作。
成龍和劉德華在新人輩出的娛樂界仍可謂是“重量級”人物,廣告、電影、演唱會、慈善活動等擠滿了他們的日程。他們擁有眾多超級fans,擁有體面的生活和榮耀的地位,因此成為許多青少年崇拜的偶像。成為“璀璨的明星”是許多人們的夢想,
然而,大多數人只是看到了明星的精彩,明星的榮耀,卻忘了他們背后的辛酸成長。沒有哪個演員一開始就可以挑大梁的,也沒有哪個演員一開始就可以選導演挑劇本的。就像現在已經是萬人矚目的成龍大哥和華仔,也做過受人冷眼的類似跑龍套的苦差事。他們也會心中想著哪天當上大明星,但在實際生活中仍然飾演著邊邊角角的不起眼的小角色,甚至還受著導演的犀利,受著劇本的束縛,卻無法與導演爭論,無法改變編劇的意愿。
從一個無名小卒到人人皆知的明星,不僅僅是機遇,這需要不斷學習的刻苦精神,忍受挫折的樂觀精神,克服困難的進取精神,與人相處的合作精神,在這些經歷中磨練自己的意志,提高自己的素質,因此從蕓蕓眾生中脫穎而出,到那時就變成劇本量身定做,導演蜂擁而至的場面了。
在職場當中,尤其對于剛剛步入職場的新人,最重要的是放下學校出色成績的驕傲與自滿,不要眼高手低。畢竟社會和校園是完全不同的世界,環境更加復雜,對專業和技術的要求也越發貼近現實生活,這就要求新人們盡快適應社會,盡快適應工作,剛一開始的任務就是學習,熟悉工作環境和崗位,熟悉日常流程,學會如何待人接物,學會察言觀色,知道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做好分內的事情。從點滴小事做起、學起,可以以CEO為目標來不斷地激勵自己,但是要明白,在一個公司中,CEO只有一個人,員工卻是眾多的,要想得到重視,就要比別人付出更多,取得更出色的成績。哪怕現在只是一個打雜人員,也不要放棄學習和努力奮斗的信心和決心,用一顆平常心來對待現在的工作,那樣你得到的將是一筆不小的財富,是無論你走到哪里別人都奪不走的寶物。
ta-bd-imgshare-binded="1"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list-style: none; height: 366px; width: 550px; " />
第二,“兩耳不聞瑣碎話,一心只做分內事”,有著“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的大度。
在職場中,除了因為和老板的矛盾外,最大的干擾多數來源于同事了。同在一個屋檐下,本應和平共處,互相幫助的,卻為了升職加薪、工作任務的分配等事情產生不愉快,傷了和氣。對于一些同事的閑言碎語,可以置之不理。首先安慰一下自己,畢竟當今處于言論自由的社會,所以不要太刻意在乎別人無聊的評論,“身正不怕影子歪”,最后謠言也會不攻自破,制造輿論者也會覺得索然無趣,說不定還會為你的大度所折服。但對于真正發自肺腑的評價,應該虛心接受,“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說明指出建議的人對你相當的友好并希望你有所發展,所以不但不應該對此人橫眉怒眼,相反應是感激才對,最重要的是吸取教訓,積極地改進并提升自我。
關于為了“升職加薪”而帶來的同事關系和工作氛圍的緊張,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首先,恭喜您,說明您處在一個奮發向上的集體當中,如果周圍的同事都無所事事,沒有一點聲氣,那么您說不定還會覺得索然無趣呢,這樣可以很好的激勵自己,學到更多的東西,不斷取得進步。其次,當一個團隊中的每個分子都朝著一個方向努力的時候,整體的工作效率和業績都能夠突飛猛進地增長,老總一高興,那樣就不單單是某個人受益,而有可能是整體薪酬水平的提高,別忘了,您也是其中的一員哦,還不用整天費事費力地爾虞我詐,卻可以和同事們其樂融融,何樂而不為呢?
第三,充分并合理利用“望遠鏡”、“顯微鏡”和“放大鏡”,三者的“說明書”如下:
“望遠鏡”:從字面上理解就是用它來觀望更遠的東西。現在的它已經逐步成為人們在觀看足球比賽、演唱會時的必備物品,有時人們也會很浪漫地用它望著無窮的天空,數著不清的星星,也會用它瞻望遠方的美景。可能是處在一個和平的年代,人們逐步習慣了用它去欣賞和體會優美或精彩的東西,而往往忽略了和平年代前的戰役中,舉起望遠鏡意味著身上的責任,監視著敵人的動靜并迅速地做出判斷。
職場如戰場。因此,隨身攜帶著“望遠鏡”,并不是用來觀望同事們在干什么,而是深入了解職場,充分了解行業動態,了解企業所處位置,了解自身的發展前景。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根據自身情況做好規劃,克服困難,繼續充電,最后戰勝自己。
“顯微鏡”:深入細微環節,把握蛛絲馬跡。當別人只是看著事情的表面現象,而您卻可以準確的進行事情本質的分析,那么您就可以拔得頭綢,脫穎而出了。同時對于自己的不足也要用“顯微鏡”來看,也許別人并沒有深入的了解自己,所以很難提出或不好意思提出某些建議,這就需要從別人的眼神和話語中認真體會揣摩,善于發現自己的問題、善于發現別人的問題,善于發現自己與別人的差距。盡快改進自己的不足,全方位提高自己的素質,加重自身的砝碼。
“放大鏡”:把別人的優點和企業的閃光點放大再放大。總是帶著學習的精神和一顆感恩的心,到哪里都是受到歡迎的。人無完人,所以不要咬者別人的缺點不肯放口,也不要盯著企業的某些弊端不眨眼。帶著“放大鏡”,放大自己的優勢,充滿信心去參與競爭;放大自己的胸襟,讓心胸變的廣闊無邊,容納大海;放大人們的微笑,讓生活和工作變得更加輕松和愜意。
很多職場新人經常會不自覺的陷入“獨角戲”,對自己太過于自信,對未來太過于看好,從而導致出現目空無人的情況。這一現象對于新人來說,絕對是作死,不要好高騖遠,不要驕傲自滿,這是對職場新人最真心的勸誡。
本文內容整理源于天天職場(http://www.zhichang365.com),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