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即將半年之際,一份自貿區金融創新案例的成績單被曬出。作為自貿區四大創新之一,金融創新已經在利率市場化、支付結算、融資、資金管理、對外直接投資、機構集聚等6個方面初步顯現 ...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即將半年之際,一份自貿區金融創新案例的成績單被曬出。
作為自貿區四大創新之一,金融創新已經在利率市場化、支付結算、融資、資金管理、對外直接投資、機構集聚等6個方面初步顯現出溢出效應。記者同時獲悉,上海自貿區自由貿易賬戶體系有望今年上半年出臺。
“我們對金融創新成果進行了梳理,形成了一批金融創新案例,并選擇其中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對外發布,其目的就是以點帶面、以典型開路,以發揮自貿區金融創新政策的示范效應。”上海金融辦主任鄭楊25日表示。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長陳荷蘭說:“自貿區企業融資創新拓寬了企業舉借境外資金的渠道,也緩解了境內銀行的資金壓力,在目前境外資金成本較低的情況下,能有效降低區內企業的融資成本。”據介紹,該行剛剛聯動海外分行,為上海一家大型企業完成了一筆1億元的境外人民幣借款,利率低于境內市場利率。
在支付結算創新方面,自貿區不僅簡化了區內企業支付結算流程,還可以為區內企業提供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的結售匯服務,為大宗商品企業利用國際市場開展風險管理提供了新的渠道。
在自貿區內,跨國公司資金使用的效率也大大提升。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試點了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市分行、浦發銀行等機構則為區內企業開展了跨境人民幣雙向資金池業務。
浦發銀行上海分行相關人士表示,作為跨國企業的一種資金管理模式,雙向跨境人民幣資金池幫助企業將境內外業務的營運資金進行歸集整合,甚至與全球資金池自動鏈接,優化了企業流動資金管理,也提升了人民幣在企業內作為主要交易結算貨幣的地位。
自貿區內股權投資企業的跨境投資流程得到大幅度簡化。弘毅投資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最大感受就是從審批制變成備案制,有利于直接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在跨境投資方面,上海自貿區截至目前已經辦理了23個、總投資4.9萬億美元的投資項目。
“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一直是成立上海自貿區的重要目標。此次上海金融辦發布的“自貿區金融創新案例”,也顯示出這種“可復制、可推廣”的趨勢和特點。比如,自貿區人民幣跨境使用政策出臺后,銀行等金融機構反應迅速,為企業辦理了人民幣雙向資金池、人民幣境外借款等業務,實現了相關政策的落地和實施。
據介紹,當前推進自貿區金融開放創新的重點是推動已經出臺的政策措施進一步落地和實施,通過不斷創新和完善業務模式,進一步做大區內業務規模,為可復制、可推廣打下基礎、積累經驗。
作為自貿區四大創新之一,金融創新已經在利率市場化、支付結算、融資、資金管理、對外直接投資、機構集聚等6個方面初步顯現出溢出效應。記者同時獲悉,上海自貿區自由貿易賬戶體系有望今年上半年出臺。
“我們對金融創新成果進行了梳理,形成了一批金融創新案例,并選擇其中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對外發布,其目的就是以點帶面、以典型開路,以發揮自貿區金融創新政策的示范效應。”上海金融辦主任鄭楊25日表示。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長陳荷蘭說:“自貿區企業融資創新拓寬了企業舉借境外資金的渠道,也緩解了境內銀行的資金壓力,在目前境外資金成本較低的情況下,能有效降低區內企業的融資成本。”據介紹,該行剛剛聯動海外分行,為上海一家大型企業完成了一筆1億元的境外人民幣借款,利率低于境內市場利率。
在支付結算創新方面,自貿區不僅簡化了區內企業支付結算流程,還可以為區內企業提供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的結售匯服務,為大宗商品企業利用國際市場開展風險管理提供了新的渠道。
在自貿區內,跨國公司資金使用的效率也大大提升。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試點了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市分行、浦發銀行等機構則為區內企業開展了跨境人民幣雙向資金池業務。
浦發銀行上海分行相關人士表示,作為跨國企業的一種資金管理模式,雙向跨境人民幣資金池幫助企業將境內外業務的營運資金進行歸集整合,甚至與全球資金池自動鏈接,優化了企業流動資金管理,也提升了人民幣在企業內作為主要交易結算貨幣的地位。
自貿區內股權投資企業的跨境投資流程得到大幅度簡化。弘毅投資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最大感受就是從審批制變成備案制,有利于直接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在跨境投資方面,上海自貿區截至目前已經辦理了23個、總投資4.9萬億美元的投資項目。
“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一直是成立上海自貿區的重要目標。此次上海金融辦發布的“自貿區金融創新案例”,也顯示出這種“可復制、可推廣”的趨勢和特點。比如,自貿區人民幣跨境使用政策出臺后,銀行等金融機構反應迅速,為企業辦理了人民幣雙向資金池、人民幣境外借款等業務,實現了相關政策的落地和實施。
據介紹,當前推進自貿區金融開放創新的重點是推動已經出臺的政策措施進一步落地和實施,通過不斷創新和完善業務模式,進一步做大區內業務規模,為可復制、可推廣打下基礎、積累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