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口交易規模譽為4.2萬億,同比增長33.3%,商務部發布的全球貿易格局報告預測,2016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將增長至6.5萬億元,年增速將超過30%。近年來,我國跨境電商發展迅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交易規模。
國內跨境電商市場潛力巨大
目前我國跨境電商已呈現蓬勃發展之勢,一方面,國內對跨境電商政策的不斷開放、優化,為跨境電商企業的成長提供了更好的成長環境,今年6月國務院發放的《關于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普遍支持國內企業利用電子商務開展對外貿易,又突出重點,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做大做強;另一方面,國內居民消費水平整體升級,消費者更追求某種生活品質;第三,跨境電商網購保稅進口采用行郵降低了稅率,使進口商品降低成本,從而降低消費者的購買成本,間接提高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獲得消費者追捧。
據ComScore和Euromonitor估計,全球跨境電子商務市場規模為440億美元,占當年電商總體規模的14%。中國作為最活躍的跨境電商國家之一,跨境電商有近百億美元的市場規模,而無論是成長性、市場潛力還是對全球電商的影響力這幾個方面來說,相比歐洲等單一市場的國家來說,中國是比較有看點和有前景的國家。
例如敦煌網,作為全球領先的在線外貿交易平臺,其整合了交易、支付、物流等外貿網絡外銷系統,形成了一個流暢簡易的銷售供應鏈,并在物流、支付、退貨等方面都有相應的解決方案,通過集合30多個國家的在線支付工具,降低支付成本和保證支付安全性;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在外貿電商領域已經領先,而且具有一定的優勢。縱索科技負責人王總表示,“目前政府對跨境電商這個行業保持支持和扶持的態度,未來如果國內企業能在電商能力、人才培養、配套服務方面得到更多的支援,跨境企業將有望更快實現轉型,同時也能減少企業仿貨的機會,更切實的為消費者提供服務。”
如今電商已經全球化,跨境電商近年來也正在成為全球電商的一個新爆點,而“跨境電商”也不僅僅是BAT等互聯網巨頭的“染指”的專利,隨著政策和消費者需求的影響,跨境電商逐漸被國內政府主管機構和中小企業意識到并同時有所行動,“跨境電商”更是2015年年度“熱詞”之一,時不時就傳出創業者跨境電商小有成就的消息,“姐妹花跨境電商創業八個月銷售額達數千萬”、“10天連開7家廣東跨境電商體驗店”等,據業界人士分析,國內跨境電商行業目前有兩大紅利,一個是面向海外新興市場需求較高的增速,另外就是移動電商未來快速發展帶來的新市場機會。
由市場需求和移動電商的發展直接帶來的就是以海淘興起的購物模式,海淘的模式分為代購、直營和買手三種模式。代購模式以淘寶全球購為例,以代購留學生和海外華人群體為賣家,幫助用戶實現“足不出戶,淘遍全球”;直營模式以亞馬遜為例,采用官方采購并發貨配送,買手模式則以淘世界、蜜淘為代表,買手負責在全球采購,并由專業的買手實時直播海外的特色商品,淘世界則作為平臺來達成買手與用戶之間的交易。
跨境電商的發展趨勢
趨勢一:從把綜合產品賣給“所有人”到把單一的產品賣給特定的人。如今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給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又添了一把旺火,各行各業都開始進入精細化、垂直化的戰爭中。通過統計和分析用戶的行為習慣形成大數據這件事BAT已經在做了,未來會有更多的中小企業為加強自身行業壁壘,會將目標群體的定位精準化,隨時了解他們需要什么,什么時候買,這種將單一產品賣給特定的人的時代正在逼近。
趨勢二:電子商務與社交功能相融合。無社交不商業,目前越來越多的社交網都希望通過社交引流將平臺價值最大化,如圖片社交媒體Instagram也在想辦法在網頁和APP里增加購買按鍵,供喜歡產品的用戶通過按鍵實現交易。
趨勢三、服務共享及資源整合。傳統的電商基本都是相互獨立的,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帶動了產業鏈之間的互通互聯,如旅游行業,可同時結合餐飲、打車、出行等各種行業共同發展,實現資源整合、服務共享。而跨境電商以全球化為背景,更應該實現共享。(中國進出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