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6氪上發現了一篇有趣的文章,大家分享。原標題:在線教育會在“筆記”這一環發展出什么有趣的模式?
作者:苑伶
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昨天和一個叫做CosMenu的項目聊了聊。這是一個海外留學生做的項目,創始人陳洪在巴黎讀研,他發現歐洲大學里幾乎沒有教材,上課老師講授的知識財產全部留存在筆記里,如果一個留學生剛剛出國還沒有克服語言難題,那么就很有可能在一開始學習的時候因為語言水平不夠沒跟緊老師的進度,最終要備考時發現手頭的復習資料不足。所以陳洪就做起了面向歐洲本土學生及海外留學生的筆記售賣平臺“CosMenu”,希望讓學生們手中閑置的知識(即筆記)產生價值。
CosMenu 的規則很簡單,如果你自信你的學習筆記對他人會產生不小的幫助,那么你可以把它拍下來,或者直接上傳電子的 word、ppt、txt 等版本到 CosMenu 平臺上,筆記按你自己對它的估值來定價。如果有學生需要你的筆記,那么他得付費購買,你可以獲得銷售收入的 95%,另外 5% 則要給到 CosMenu 平臺。一旦 CosMenu 平臺上筆記數量不斷上升,不同的筆記就會因為用戶評價高低而被排列到不同的質量等級上,定價也就會趨于合理。
另外,CosMenu 還設有一個需求廣場,如果你找不到自己需要的筆記,可以在需求廣場發布需求,等其他用戶幫你尋找;CosMenu 還有一個問答平臺,用戶可以根據筆記的標簽進行討論,目前 CosMenu 的問答系統正在和筆記系統整合。
其實想在“筆記”這一環節上做功夫的并不只有 CosMenu,美國早先就已經出現了Flashnotes和Oneclass。Flashnotes 還在今年的 2 月份完成了 360 萬美元的A輪融資,從最初的筆記以及幫助記憶的抽認卡售賣,發展出后來的視頻教程(目測是一些需要演示的理工科學生需要)的售賣。Flashnotes 最大的價值就在于它可以形成同學之間互相傳遞知識、互相幫助的氛圍,就像Coursera倡導由學生之間來互相解答疑問,而將老師從應接不暇的答疑工作里解脫出來一樣——很多時候我們并不需要老師,就可以通過自學和討論來解決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說,筆記真的是很好的切入點,如果它能被徹底結構化,說不定可以反過來形成在線教育的內容,從而替代需要經歷繁重復雜的制作過程的錄播課程。
當然,做筆記售賣還是需要因地制宜的,比如歐洲人知識版權意識重,因此他們對購買筆記更容易接受,美國的院校環境也創造了相對有利的條件(比如教材很貴),但是在天朝的話,不僅教科書多,老師的重點也很多,估計這種模式會在國內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