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揭分期還醫藥費”、“第三方擔保平臺擔保及參與”、“情況危急時先治療后補辦”、“特困戶可0首付”......近日,四川成都一家社區醫院推出“按揭治病”的醫療惠民計劃,在川內社區醫院中尚屬首家。
近年來,國內多家醫院都曾做過“按揭治病”嘗試,在川內,一些專科醫院也曾推出過“按揭生小孩”、“按揭治近視”等,但大部分都因為“逃款”太多,最終壽終正寢。
“按揭治病”,究竟能走多遠?
社區醫院推出“按揭治病”特困戶可以0首付
近日,成都成華區新鴻社區醫院正式推出“按揭治病”的醫療惠民計劃。計劃顯示,在該醫院就醫的患者,治療過程中所產生的一切醫療費用可以按揭分期,特困戶可以0首付,一般戶則按照1折首付實施按揭,每月還款,最長還款期限為2年,最高擔保額度為5萬。
對很多經濟困難的家庭來說,這絕對是一件雪中送炭的事。老胡,下崗職工,54歲,患有腎結石的他看到成都新鴻醫院推出的“按揭治病”計劃很動心,考慮了2天時間,最終決定到醫院了解一下情況。
6月23日下午,記者跟隨老胡一起來到新鴻醫院。在該醫院的按揭治病辦公室,老胡詳細咨詢了有關細節。
“你的病我們可以聯合其他醫院進行治療,可以申請我們的0首付,只需社區出個困難證明,然后帶上你的身份證復印件或戶口簿復印件,簽一份《醫療費用按揭合同書》就行了。”醫院工作人員說。
據工作人員介紹,目前辦理了“按揭治病”的患者共有53位,其中32位是困難戶。
患者:擔心醫院隨意增加費用
聽到經過簡單程序就可辦理“按揭治病”的消息,老胡很高興。但他心里還有顧慮,醫院會不會隨意增加醫療費用和檢查費用?
記者就“按揭治病”一事隨機采訪了多位市民,大部分市民對此也表示持觀望態度。
“我們這些老百姓又不是專業人士,對藥物的價格也不了解。醫院在藥物上加價一般都很隱蔽,老百姓也不可能每項都去查證。”市民王女士如是說。
“首先是對社區醫院醫療水平的擔心,其次這肯定是要有利潤空間的,不然第三方擔保公司怎么贏利,怎么生存?他們利潤空間的來源或許就在藥價和其他檢查費用上。”市民張先生說。
對此,院方相關負責人則表示,醫院屬于非營利性平價醫院,嚴格按照衛生、物價相關部門制定的醫療、藥物價格執行收費,并會在醫保規定的價格收費標準下浮20%。第三方擔保平臺也只收取20%的擔保費用,僅相當于央行同期貸款利率的30%。所以不存在以醫療費用按揭來增加費用的說法。
院方:“按揭治病”考驗患者誠信
“按揭治病”,不是什么新鮮事。近年來,國內多家醫院都曾做過嘗試,在川內,一些專科醫院也曾推出過“按揭生小孩”“按揭治近視”等項目。但是記者調查后發現,由于“逃款”太多,大部分醫院推出的“按揭治病”項目最終壽終正寢。
對此,該醫院負責人說:“我們引入第三方擔保平臺目的就在于降低風險,按揭費用由患者直接支付給擔保公司。如果真的有患者逃費,拒絕支付,我們將訴諸法律程序。醫院不是慈善機構,但如果經過司法程序或因患者家庭實在困難支付不了醫藥費,我們只好權當搞慈善。”“我還是愿意相信市民是善良、講誠信的,這對患病市民來說也是誠信上的考驗。”
市民劉女士則認為,在發生誤診或者限于醫療水平,病人的病情沒有得到好轉或者治愈的情況下,患者還沒有付出的醫療費,是不是就有理由拒絕支付呢?
至于“按揭治病”能夠堅持多久,該醫院負責人表示:“一切都有待時間的檢驗。”
專家:“按揭治病”解患者一時之需但非長久之計
“按揭治病”究竟能走多遠?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請其就此作出分析。
四川省華西醫學院教授賴莉認為,“按揭看病”同時考驗了醫院和患者,第一是誠信危機,第二就是整個醫療體系的要價機制不透明造成醫患雙方的互不信任,如果能夠解決這兩個問題,“按揭治病”將會對患者解一時之需起到很大作用。
賴莉還表示,現在醫療費用仍然居高不下,很多家庭也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尤其是無錢看病的低收入人群。“按揭治病”的確能解燃眉之急,但非長久之計。并且,“按揭治病”模式還不成熟,中間環節復雜,推行難度較大,這種新消費模式沒有健全的法律保障,也是為什么大部分公立醫院沒有采用的原因。
賴莉稱,在當下,“按揭看病”只能作為醫療內容的一個補充,短期內很有市場,但隨著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逐步解決,最終將會淡出人們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