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行業是我國四大重點技術創新產業之一,是技術密集程度高、投入多、效益好、風險大的國際性產業,同時,醫藥行業也是世界公認的容易發展電子商務的行業。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藥品互聯網銷售將是信息時代醫藥流通的未來之路,通過Web技術、電子商務技術,建立覆蓋整個醫藥購銷過程的虛擬市場,使得藥品流通中的買方和賣方平等地面對公平透明的市場渠道。
全球業態
美國是藥品電子商務開展較早的國家,政府積極支持藥品電子商務的發展。美國的藥品互聯網銷售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形成了B2B、B2C、第三方藥品互聯網銷售交易平臺(公共交易平臺)等多種形式并存的局面,并通過發達的第三方物流網絡,完成藥品的分銷與配送。
據調查數據顯示,全美上網人口中有60%表示曾在網上查詢醫療保健相關資訊或購買過醫藥保健品,當前,全美有1000多家網上藥店,而目前與醫療保健相關的網站至少接近2萬個。藥品互聯網銷售已成為其主要增長點,其中把供應商與醫院、藥房和門診部連為一體的B2B電子交易額甚是巨大,網上診斷和網上藥房等B2C交易額占據了很大份額,美國的全球藥品交易網(GHX)便是一個典型。2010年,美國網上藥店的銷售規模占整個醫藥流通領域的近30%。
在歐洲,歐洲藥劑師協會下屬的藥店90%以上都開展網上藥品預訂服務,網上醫藥交易十分普遍,醫藥行業已經完全進入網上交易時代,但各國政府對藥品網上零售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措施。
比如英國,它處于歐洲藥品互聯網銷售的領先地位,英國皇家學會頒布了一系列網上藥房的行業標準,政府也發布了旨在支持藥品互聯網銷售的白皮書,積極支持藥品互聯網銷售的發展。英國首家網上藥房Pharmacy向消費者出售處方藥和OTC藥,并制定了一個在歐洲發展的計劃。另一家電子藥房All cures也積極謀求在歐洲的發展。
在法國,據法國國有藥師學會的統計,現有28家藥店上網,大多數用來宣傳和推薦保健和美容產品,有少數藥店在網上銷售OTC藥品。
德國政府則對網上交易藥品有很嚴格的規定,無論網上還是網下只有藥房才能經營藥品,但藥劑師對藥品互聯網銷售的反對意見特別大,德國的藥店雖反對電子商務,但卻爭相上網,很多藥店都有自己的門戶網站。
在意大利,藥品監管部門明令禁止網上B2C交易,但藥品經營者之間的B2B電子交易很普遍,意大利的藥師更愿意通過電子郵件為病人提供幫助和咨詢。此外,意大利的國家藥師協會網站提供關于全國藥店的信息和大量關于癥狀與產品的信息,在此網站上注冊的藥師還可以進入電子交易區做藥品生意。
在瑞士,有16%的藥品通過網上銷售或郵購銷售,瑞士的藥品互聯網銷售網絡也覆蓋了其他歐洲國家。
在亞洲,日本政府也積極推進藥品互聯網銷售建設,第三方藥品互聯網銷售平臺是日本政府積極發展的模式。
本土現狀
當前,互聯網已進入快速發展時期,電子商務在醫藥行業有了良好的開端,但與國外藥品互聯網銷售發達的國家比較,我國藥品互聯網銷售起步較晚。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1.08億人,同比增長45.9%;網絡交易市場總規模達到了2493.5億元,同比增長93.7%,預計2013年將突破萬億元;網絡購物使用率繼續提升,達到了28.1%。
2005年,主管部門允許相關企業申報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并把醫藥網上交易牌照分為B2B、B2C和第三方交易平臺等三種牌照。隨后,2005年12月,北京京衛大藥房獲準建立國內第一家B2C網上藥店。截至2010年3月,經審核批準,可以提供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的網站有43家,其中,針對個人消費者的網上藥店有20家。從網上交易額度來看,目前僅有少數B2C網上藥店銷售額超過千萬元,而美國Drug store 2008年的單月銷售額就超過2億元人民幣。相比較而言,我國藥品互聯網銷售仍處于市場培育階段。
毋庸置疑,電子商務是現代經濟發展的方向,藥品互聯網銷售也是未來醫藥行業信息化的發展趨勢。藥品互聯網銷售是以電子平臺運營商為橋梁,建立醫藥生產企業-物流公司-醫院(藥房、藥庫)-銀行直接聯系的模式,能夠實現藥品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三流”完全統一。
當前,國內各類醫藥網站主要分為四類,分別為醫藥企事業單位設立的網站、收集和發布行業信息的網站、商業信息和服務網站,以及從事藥品銷售的商務網站。隨著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藥品交易行為從單一的柜臺式銷售向柜臺與電子商務網絡平臺相結合的形式發展是必然的主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