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天下網商注】被互聯網化的商業:零售+互聯網=電商,最后發展到O2O;金融+互聯網=互聯網金融;品牌+代工模式+互聯網=小米模式;傳統制造+互聯網=海爾新模式;傳統教育+互聯網=互聯網教育;物流+互聯網會是什么?這成為大家所關心的話題。
文/黃剛 編輯/馬曉丹
2014年,“互聯網思維”一詞已經被各大領域濫用,在各種吐槽面前,我認為看問題得一分為二的看,詞語本無錯,錯在利用和應用者的心態和出發點。如果是拿去忽悠,那一定沒有多大價值,且不長遠;如果借這樣的思維去跨界思考,并落地應用,那一定會對每個領域帶來啟發。我曾經說過:越傳統的行業,在互聯網化的今天,越有商業機會。當然物流也不例外!
先盤點那些被互聯網化的商業:零售+互聯網=電商,最后發展到O2O;金融+互聯網=互聯網金融;品牌+代工模式+互聯網=小米模式;傳統制造+互聯網=海爾新模式;傳統教育+互聯網=互聯網教育;物流+互聯網會是什么?這成為大家所關心的話題。剛好本人(微博@黃剛-物流與供應鏈)在物流領域扎根13年,同時將互聯網與物流結合有4年,因此,今天利用跨界的思維來思考和探索,如何用互聯網思維來思考物流業的商業機會。
你必須關注的物流前端商業變遷,讀懂互聯網商業的趨勢
過去10年電子商務的發展,將傳統的中國物流推進快車道,今天京東、阿里等企業陸續在海外上市,物流成為其估值的重頭戲。這也是為何劉強東自始至終都強調京東物流的核心價值,這也是為何馬云會在阿里上市頭一年(2013年)高調啟動菜鳥物流平臺的關鍵內因,物流對于大型平臺電商企業有著不言而喻的戰略價值。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真正服務于電商的物流企業,反而缺乏對行業價值的認識。諸多物流企業的經營者的思路大部分處于被動服務角色,從運營中獲取微薄的利潤,這樣的企業是典型的低頭做事的思維,缺乏抬頭看天商業視覺。先來看看2014年的行業變化吧:
1、快遞量的變化:當物流企業看全國包裹數量從2012年57億到,2013年的92億變遷,2014年可能超過120個億的趨勢時,只看到量的變化,沒有注意物流前端商業的變化。
2、物流需求的變遷:曾經諸多企業在服務于合同物流(B2B)的業務時,電商B2C物流需求來了;當物流企業全面爭奪B2C物流需求時,O2O和C2B來了。面對京東、阿里、蘇寧O2O的布局,面對海爾、小米C2B的趨勢,順豐、日日順等企業早就開始布局這個市場了。傳統的物流企業,你知道下一個服務的價值點了嗎?特別是那些繼續玩合同物流的企業。
3、物流載體的變化:有關數據顯示,2013年高速路貨車的流量相對于上年降低了2-5%,半掛車銷量降低了27%;而三通一達、順豐等的流量增幅到50%-100%,順豐的飛機達到34架(自有全貨機達15架),德邦等零擔企業的業務量遞增40%左右。這一切基礎數據可以看出整個物流業態的變遷。
4、物流上游商業的變遷:2014年的商業已經從工業化思維升級到互聯網思維。從供應鏈的角度看,2014年各大產業的供應鏈模式都面臨新的變遷。傳統的工業化思維是批量生產產品,從不同的渠道滲透末端消費者,渠道供應鏈是賣庫存模式;而2014年的互聯網商業已經從O2O的體驗到C2B的定制化服務,傳統的手機模式到C2B小米模式,傳統的家電模式到海爾的互聯網轉型的DIY模式,傳統的底特律汽車模式到硅谷的特斯拉生產汽車模式,這一切互聯網化的產業,都將是C端驅動為核心,以信息替代庫存,顛覆了傳統的商業模式,當然隨之而來的是物流服務模式的變革。
新型的互聯網商業,帶動的是個性化的定制消費+O2O的體驗,這將催生小批量、多批次、高頻率的物流服務需求,B2B的物流服務一定會落寞,隨之而來的是快遞、零擔的需求遞增,要打造這樣的物流服務體系,一定是平臺化物流企業的春天。
所以,物流上游商業因互聯網思維而加速發展,物流企業若還不快速轉型和創新,市場的淘汰是無情的。
本文作者:黃剛(微博@黃剛-物流與供應鏈)
中國供應鏈聯盟理事、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物流信息化專家、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物流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專家組組長)、漢森世紀供應鏈總經理、 MBA客座教授(物流與供應鏈方向、2012年中國電子商務物流年度人物、2012年中國供應鏈十大年度人物、2012-2013年中國電商物流突出貢獻人物,中國物流第一新媒體平臺“物流指聞”創始人。
本文首發物流業最大微信平臺《物流指聞》:wuliuzhiwen,經天下網商編輯,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