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單跨境電商退稅近日花落前海
6月10日,蘭亭集勢貿易(深圳)有限公司通過前海灣保稅港區成功為一票監管方式為“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的出口報關單辦結了通關、結匯、退稅等全部手續,這標志著國內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零售出口業務的“陽光通道”在前海正式打通。
深圳的電商企業數量和業務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這一關口的打通,意味著跨境電商有了做大做強的出路。
暈!
首批跨境電商試點無深圳
“沒有想到,我們獲得全國首單出口退稅。”蘭亭集勢運營副總裁蔣勇告訴記者,這筆29000元的出口退稅款,是公司去年在前海跨境電商平臺出口的一批貨物的退稅。這批貨物主要是車載電子產品,共30多票,價值約20萬元人民幣。出口目的地包括中國香港地區及歐美多國。今年3月,蘭亭集勢根據海關9610監管模式,先完成了這批貨物的結匯手續。5月下旬,向市國稅局遞交了出口退稅材料。“不到一周,市國稅局就主動打電話給我們,稱收到材料,第三周,退稅款就打到我們的賬戶上。”蔣勇說。
一直以來,國內大多從事跨境電子商務的企業找不到便捷的出口通道,缺乏正規的出口報關單,國內電商企業的出口產品既不能獲得合法結匯,也不能享受退稅優惠。很多跨境電商企業被迫處于“灰色”生存狀態,無法陽光化,無法做強做大,電商企業要面臨法律風險,國家也損失了巨額稅收。
深圳連續20多年貨物出口全國第一,知名電商云集,電商企業數量和業務量占全國的半壁江山。可在2012年12月海關總署批準的首批5個跨境電商試點城市中,卻沒有深圳。為了結匯,深圳的電商必須跑到內地其他城市,這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負擔。華強沃光科技有限公司也是首批參與前海跨境電商出口試點的企業之一。這家去年9月上線運行的深圳跨境電商,目前已成為全國最大的LED跨境電商。
重慶作為第一批跨境電商試點,吸引了包括華強沃光在內的不少深圳電商企業在那里開設分公司,以便結匯。“我們是深圳企業,采購在深圳,貨物從深圳出口,結匯卻要跑到重慶去,讓人難以理解,”華強沃光總經理張斌表示,“有了前海跨境電商平臺,今后,我們結匯再也不用到重慶去了。”
幸!
依托前海打造通關模式
蛇口海關副關長陳偉明告訴記者,去年2月,蛇口海關與前海管理局緊密合作,依托前海灣保稅港區按照“清單核放、匯總申報”的特殊區域出口模式,率先打通了通關環節,并于去年12月5日在前海啟動了深圳市首批跨境電商出口業務運作。
今年1月24日,海關總署正式發布“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監管方式,監管代碼確定為“9610”。據海關人員介紹,監管代碼的確定為電商企業提供了專用、規范的進出口通道,將跨境電商產品從郵件、包裹這種“灰色”通關渠道轉向正規化道路,為電商企業解決結匯、退稅等一系列問題奠定基礎。另外它將日益增長的跨境電商業務納入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對于拓寬外貿渠道、穩定外貿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跨境電商的產品具有“小、散、快”等特點,在跨境電商出口通關模式的改革方案制定過程中,蛇口海關讓跨境電商企業代表全程參與海關的業務改革。其中,“入區暫存”模式最為典型。
根據規定,境內貨物進入保稅港區視同貨物出口,應向海關辦理出口報關手續。有電商企業提出,進區的貨物可能不會全部銷售出口,在某些情況下有的貨物還會退回境內。如果按照傳統做法,在進區、出區環節都逐單向海關申報,會大大增加企業的通關成本。經過海關與企業的共同探討,蛇口海關大膽創新,將境外貨物進入保稅港區設置成“暫存入庫”狀態,如果貨物實際離境出口了,電商企業才向海關報關;如果貨物沒有銷售出去,則可以直接退回境內,從而大幅降低了電商的通關成本。
快!
跨境電商通關3小時搞掂
深圳保宏電子商務綜合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東朔告訴記者:“前不久我們做過一個測試,一批電商貨物在下午2時15分進入保稅港區,下午5時就已經出區了,算上通關、裝卸、分揀等各個環節的時間,整體耗時才不到3個小時。當晚7時半這批貨物就運到了香港機場了。”
記者了解到,目前,蛇口海關已打通了從前海灣保稅港區經蛇口碼頭出口的“海路”通道、經深圳灣口岸出口的“陸路”通道和經深圳郵政出口的“郵路”通道,能夠基本滿足不同跨境電商企業的個性化需求。
前海管理局保稅港區管理處處長劉曉表示,深圳外貿出口連續22年全國第一。深圳跨境電商發展迅速,擁有獨立B2C企業和大賣家超過5000家,占據了全國跨境電商的半壁江山。在前海發展跨境電商業務,條件得天獨厚。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作為國家級戰略平臺,其配套政策與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定位高度吻合。
據了解,前海灣保稅港區已有蘭亭集勢、華強沃光、萬方網絡、漢威視訊等多家跨境電商經營企業入區開展試運作。目前,全國電商高度關注前海。前海已聚集了華為、中興等大型出口加工企業,吸引了DHL等一批世界級物流巨頭入駐,擁有財付通、錢寶等一批優秀支付企業,京東、國美、蘇寧、大龍網等也積極與前海聯系,表達入駐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