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O2O概念又重新火了。巨頭的爭相布局,創業公司的涌現,都把大眾點評這個老牌玩家再次推向產業鏈的重要位置。隨著接受騰訊戰略投資,并注資一批創業公司,這家公司在O2O領域的布局逐步清晰起來。
剛剛完成的事業部改革可以很好地反映這些變化,大眾點評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先后成立信息平臺事業部、交易平臺事業部、酒店旅游事業部、結婚事業部,預定事業部及推廣事業部。其中交易平臺事業部主要做餐飲下面的團購,支付等業務;推廣事業部主要做商家的營銷推廣,包括關鍵字廣告、優惠券、展示廣告等。
大眾點評架構的調整,明確了其在今后幾年的基調——兩條腿走路。一條腿,是繼續在餐飲領域的縱深拓展,即向團購、預定、外賣等服務的深入;另一條腿,是在行業上的橫向擴張,向婚嫁、旅游等新的領域進軍。同時,在商業模式上,以團購、預定為主的交易模式和傳統的廣告模式,對大眾點評來說已很難分清孰輕孰重。兩種模式貢獻的收入基本打平,并且從事業部的劃分上,可以看出廣告和交易將長期共處于大眾點評的重要位置。
用張濤的話說,“我們現在很分裂,一邊要做廣告,一邊做交易,這兩個事情對公司DNA的屬性要求可能都不一樣。”
除了平衡交易和廣告的關系,未來一段時間大眾點評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如何和騰訊探索更多產品層面的合作,橫向行業擴張的關注點在哪兒,餐飲領域怎么深入現有的外賣點餐等服務,這些問題都有待更好的解決方式。
2014年,仍將是大眾點評快速行動和變化的一年。
以下文字來自張濤與騰訊科技會面的口述精要:
大眾點評的兩種模式
我們的的事業部改革,一類是往產品走,一類是往不一樣的行業走。產品線,還是圍繞吃喝玩樂里面的幾個核心需求,其中點評就是幫助做出消費決策,預定、外賣、團購都是相關的服務。這是最核心的行業,消費頻率比較高,決策比較快,也是我們最關注的行業。
另一類是其他不一樣的行業。譬如結婚,就是相對不一樣的行業,決策相對沒那么快,頻率也沒那么高。結婚這一塊我們已經做了一段時間,去年才單獨拆開來,做了大的架構調整。我們以前是按職能線走的,但總感覺不夠快,現在拆開后(結婚事業部)一下子就從兩位數增長變成三位數增長。
酒店是tripadvisor模式,通過UGC點評幫助你做酒店選擇,然后給OTA導流。但是中國目前的消費水平可能還沒達到,這塊我們會當作一個中長期的項目來做。
所有這些行業,一類怎么做都是一個類廣告的模式,另一類怎么做都是交易提成。這個和行業有關,如果是更低頻的用廣告模式更好。譬如結婚,我做交易也行,但商戶很容易逃單。而且這個交易很重,你把客戶引導到線下,是否能交易成功還是取決與線下的服務等等。
所以我們說消費越低頻的行業,越是一個廣告模式。當然我們也希望廣告能形成一個閉環,能看到效果。裝修、親子、結婚和推廣事業部,怎么做都是廣告。另一類像是預定、外賣、團購,其實都是交易提成。不管怎么做,就是這兩個模式。營收上,廣告和交易基本是一半一半。
交易不一定就比廣告好
交易和廣告取決于行業,有些行業就應該是廣告,直接接交易會出現各種問題,譬如結婚。房產我覺得也是一樣,引流到線下用戶買不買,平臺很難控制,最終取決于線下服務。
交易不一定就比廣告好。我們以前也是,結婚先做一個預約,然后用戶再去線下交錢,感覺上好像離交易更近了一步,但這個本質還是廣告,消費頻次比較低而且金額大的,商家很容易逃單。就像汽車網站給你(注:經銷商)一個lead(注:指汽車垂直網站給經銷商帶去的銷售線索),收費模式也不是去拿扣點,所以說還是廣告。當然大家還是希望廣告更精準,但不一定每次交易都要做到提成。
我們現在很分裂,一邊要做廣告,一邊做交易。這兩個事情對公司DNA的屬性要求可能都不一樣。
廣告可能是“慢就是快”,需要品牌需要積累。交易就必須得快,廣告一般毛利率比較高,而交易的錢是一分一分摳出來,這兩個模式一塊做還是挺分裂的。中國目前也沒有把交易和廣告兩塊一起做的公司。京東就是自己做交易,阿里其實是收租,本質還是廣告。
公司DNA的轉換
我們現在從一種DNA要融入另一種DNA。我們拆了事業部,讓大家決策更加靈活。另外是獎懲系統也有了變化,以前員工年終獎最多的是三個半月,最低的一個半月。現在最低就是0,最高16個月。第三個就是人員的變動,有些人創業激情不在了,有些人能力不匹配,所以人員也有些調整。
這三塊加起來,公司文化也會變,以前更像一個媒體公司,更加寬松自由。現在大家會更拼一點,狼性更足一點,決策也更快一點。我們現在都是微信群,我經常會跳到比我level低兩三個的產品群里去解決一個事情。決策會更快,管理上也更加扁平化更加無邊界一點。
大眾點評橫向擴張的機會
新行業的拓展,我們今年大概會做這么幾個。
麗人(大眾點評的美容美發類別)這一塊有很多機會,最近也出來好幾個O2O創業公司,有直到店的,也有上門的,這里面創業的機會很多。
KTV,這個類別也不小。但是現在很多KTV用的系統都很爛。所以有一些創業公司在重新做整套KTV后臺系統。目前我們也在看一家,他們做的不錯。
電影當然也是一個,電影團購市場的出現,完全是因為中國電影市場價格畸形問題。(電影團購)賺不到錢。但本身是一個很好的引客流的方式,相當于實體店的爆款。
還有文化演出,特別是在上海、北京,我們看到這一類需求在不斷起來,這個消費群體跟點評的用戶也更貼近一點。
我們會隨著消費的升級看更多的行業,越往后消費者越看重對品質的追求。純粹是便宜、折扣這個概念,我們覺得會往下走,慢慢會變得不太主流,行業上我們也是主要看上面這幾個行業。
外賣市場怎么做
我們的外賣定位是做平臺,接越多做外賣的公司越好。外賣這個市場大體分成四類:
一類外賣屬于大型連鎖餐飲,像肯德基、麥當勞、一茶一坐,一般這種公司傾向自己做外賣,可能有一個第三方公司幫他們做系統甚至是call center。我們也投了一家第三方的公司“智龍”,他們手上有棒約翰這種商家。
還有一類就是餓了么的模式,學生外賣。學生天生就是一個外賣市場,特點就是利潤率并不高。收費模式也不是通過交易傭金,像餓了么就是服務費。未來如果要產生商業模式可能需要一定時間。學生離我們還遠一點,我們的核心用戶群體還是白領。大眾點評和餓了么的合作對大家是雙贏,我們不用花太多精力把這些商家圈進來。
第三類,就是正餐外賣,到家美食會、點我吧都是這類模式,我們平臺接了點我吧,數據也不錯。其實這個配送還是很復雜的,比電商的配送更復雜。對時間要求很高,有明顯的高峰期和非高峰期,還有人員效率的提高,這些都很復雜。
第四類就是白領外賣,中高端快餐,大概30-50塊錢,一般這種店本身就有外賣能力,自己有配送團隊,而且和我們的用戶群體也比較匹配。我們打算自己先把這一塊做起來,因為這一塊是有盈利的,扣點也不錯,在上海也沒有其他人在做。我們自己更多地還是做這個盈利業務。
所以外賣我們更多的還是做平臺,把更多的商家接進來,讓消費者感覺很豐富。我們在外賣自營上主要還是做白領外賣這個盈利業務,不打算擴張太多。
(騰訊科技注:2012年時,大眾點評就發現了外賣市場的機會,但由于資源短缺只好先切入比較輕的預定業務。去年底,大眾點評“外賣”首先在上海上線。今年5月,大眾點評8000萬美元入股外賣訂餐平臺“餓了么”,與其達成戰略合作。隨后又以5000萬元投資點餐APP“大嘴巴”。同時,大眾點評通過平臺開放進一步完善外賣業務,但自營上仍然以能賺到錢的白領外賣為主。)
仍在探索與微信融合的形式
今年我們提出的戰略有一個是“向上接流量”,其實在其他地方接的流量,我們覺得這個流量還會留在那里,我們不指望這個流量會變成我們自己的流量。但是這個對接主要是滿足的是輕的場景或長尾需求,譬如你在地圖,本來你是要查找,你看到附近有餐飲有酒店,直接就在地圖上使用這些服務。地圖首先還是找地方,去找吃喝玩樂還是長尾需求。
我們認為一個公司只能有一個核心的定位,譬如淘寶就是購物,微信就是做社交的,百度就是搜索的。但是這個平臺上也可以有吃喝玩樂的服務。但是這個和直接做吃喝玩樂的是沒法競爭的,這種東西大平臺是不擅長的,也不是用戶品牌的核心定位。
我們和騰訊合作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社交。像現在微信,簽到那里有一個合作,朋友圈分享后會有一個商戶鏈接。之后在“發現”入口也會有一個合作,但現在也在看具體的形式,京東放了一個“購物”入口,但感覺上還是比較硬,我們還在看有沒有和社交融合得更好的方式。
流量其實不是最主要的,短期流量漲個百分之二三十都有可能,但我們更期待中長期的發展。像是朋友圈分享加商戶鏈接,這個邏輯上感覺就是順的,我們接下來會繼續做一些社交鏈的打通。
我們社交元素一直是缺的,但這個我們自己是不可能做起來的,社交也是吃喝玩樂很重要的部分。所以我們和微信可以有一個對接。另外我也不認為微信能把所有O2O完成,他主要還是社交,O2O可能是附屬屬性,如果未來能賺了錢,就是怎么分錢的問題。我們跟騰訊的溝通的時候,發現他們也想明白了,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要自己做。
這也是現在一個比較明顯的趨勢,大家通過合作和資本,變成利益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