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國家發改委、衛計委、人社部等頻頻發力,出臺了多個推進新醫改向縱深發展的正式文件,“社會辦醫”一詞也成為醫藥界、資本界的熱點。
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副司長宋葛龍6月28日在“2014年中國醫療改革資本論壇”上表示,今年以來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意見,比如有關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任務中,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便屢被提及,提出了加快推動公立醫院改革、建立科學補償機制、廢止以藥養醫等具體目標。
在國務院辦公廳5月底印發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4年重點工作任務》中,公立醫院改革被明確為年度重點任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提出要啟動實施第二批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新增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縣市700個。”宋葛龍表示,這些都顯示出政府深化改革的決心很強。
在社會辦醫方面,宋葛龍表示,今年將重點解決社會辦醫在準入、人才、土地、投融資、服務能力等方面政策落實不到位和支持不足的問題,努力形成以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為主體、營利性醫療機構為補充的社會辦醫體系。
近年來在社會辦醫方面國家衛計委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推動政策;北京、上海、重慶、四川等20多個省份也相繼出臺了相關的地方配套鼓勵政策。不少分析人士認為,社會辦醫在政策層面的春天已經來臨。
宋葛龍認為,社會資本在當前的大環境下能夠自下而上、通過市場的作用令一些好的企業脫穎而出,發揮其典范效應引發其他企業家共同追逐,上下共同合力能加速推進社會辦醫,進而推動醫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