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國對華輪胎雙反案件立案,那么在這場貿易摩擦中,沒有贏家,只有輸家。”昨日,我國輪胎龍頭企業中策橡膠集團總經理沈金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6月3日,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代表美國國內產業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和美國商務部USDOC正式提交申請,要求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轎車及輕型卡車輪胎展開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6月23日美國方面將決定是否立案,我國輪胎企業和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正在積極應對。
影響株連各方
中美之間關于輪胎行業的貿易摩擦并不是第一次,但和2009年美國對中國轎車及輕型卡車輪胎采取特保措施期相比,此次雙反調查一旦成立,無論從涉案金額、產業類型還是從影響面看均有過之。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僅僅杭州中策出口到美國的相關產品就有1億美元,全行業涉案金額更是高達30億美元。如果美國一意孤行,堅持對該產品設置貿易壁壘,將嚴重損害中國企業利益。
然而,受影響的僅僅是中國企業嗎?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長鄧雅俐告訴記者,長期以來,中美在輪胎橡膠領域相互依存,美國很多消費者非常認可中國的輪胎產品,不少美國輪胎生產、貿易企業從中國輪胎制造業中獲利匪淺。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使得一旦發生貿易摩擦,必將株連各方。
損人未必利己
“這次定的稅率這么高,一旦成立,等于把中國輪胎完全擋在了美國市場外面。”記者采訪中,不止一次聽到各輪胎企業負責人如此感嘆。
但是,這樣的措施真的會促進美國輪胎產業發展嗎?美國2009年對中國轎車及輕型卡車輪胎采取特保措施,中國輪胎企業固然受到影響,美國的輪胎企業卻并未因此獲得跨越式發展,產量也并未顯著提高。數據顯示,2010年,美國輪胎市場上,美國產品占54%,中國15%,泰國、韓國、印尼、墨西哥和中國臺灣等5個國家和地區占19%,日本等其他國家占12%。2012年特保案期間,美國占比56%,中國下降到8%,泰國等5個國家和地區提升到20%~22%,日本等其他國家上升到14%~16%。而特保后的2014年,美國占比下降到45%,泰國等5個國家和地區占比19%,中國提高到12%,日本等其他國家則上升到24%。
事實證明,這種損人不利己的貿易保護措施,不僅沒有使美國企業找到自信,反而使它們習慣于尋求貿易保護傘的庇護。
鄧雅俐告訴記者,雙反不僅僅是對中國企業的損害,也是對全球輪胎市場的破壞,更是對全球自由貿易公平的傷害。這種雙反調查帶動的貿易戰只會形成惡性循環——各國為了維護自身利益都開始“找茬兒”,最后只能讓國際貿易再陷“以鄰為壑”的困局。
沈金榮說:“當前美國汽車、輪胎等產品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也很大,如果都和美國一樣破壞公平貿易規則,那么全球貿易市場會亂作一團,最后傷害的還是自己。當前中國輪胎企業都一條心地要積極應對。從本質上來說,這種貿易壁壘并不能解決美國當前國內的任何問題,如果我國也加以反制,也會損害美國產品的對華出口,更會對產業發展構成長期損害。
有理有利抗爭
針對美國雙反,某輪胎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說:“當前,美國也在興建一些輪胎企業,整個行業的開工率和利潤都還不錯,所以我們也不明白為什么要雙反。不過我們相信中國政府肯定會出臺一些反制措施,我們也在強烈呼吁中。雖然作為企業,我們當前能采取的措施有限,但我們會據理力爭,要求美國政府拿出事實說話,我們并沒有傾銷,中國輪胎出口還在增稅,也不存在補貼,有什么理由來進行雙反?”
“中國不希望爆發戰爭,但也不懼怕戰爭。”沈金榮告訴記者,這是全國人大代表、解放軍少將楊建華近日公開表示的。同樣,貿易壁壘也形同一場戰爭,所以他相信政府一定會成為企業的強大后盾,為中國企業贏得在全球市場的公平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