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擔任黨組書記兩個月后,陳政高終于在住建部黨政“一肩挑”。這比他的前任花費的時間要短得多。上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表決:決定免去姜偉新的住建部部長職務,任命陳政高為該部部長。
姜偉新從國家發改委調任原建設部黨組書記是在2007年8月;次年3月,他被任命為新組建的住建部部長。其間有7個月的時間。對于姜偉新而言,離開住建部意味著將不再是輿論的焦點,明年全國兩會上不會再遭到關注樓市的媒體“圍追堵截”。總結其6年多的經歷,大干快上的保障房建設是工作亮點,而樓市調控的市場化進程半途而止則是一大遺憾。
2008年下半年,國內樓市下行跡象一度趨于明顯,樓盤降價、業主維權等“房鬧”現象開始增多。這原本是給國內樓市投機者一次風險教育的好機 會。姜偉新當時也稱,風險意識的提高,光靠說教恐怕不行,必須得有現實的事情發生才能從中吸取教訓。對中國而言,這種事情早來比晚來好。
如果中央政府當時不救樓市,地方政府也許會在土地賣不出去的境況下反思土地財政,開發商們也許會來一次優勝劣汰,投機性資金也許會選擇更好的投資渠道,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也許會經過市場化的洗禮變得更健康。
當然,這都只是可能。然而,政府2008年底出手救市,隨之而來的是房價重新飆漲,地方政府坐地生財,開發商粗放經營。樓市話題重又被置身于輿論的“火山口”。
姜偉新就在“火山口”上呆了數年。
雖然住建部是國務院房地產調控部際聯席會議的牽頭部門,但外界看來其權力有限,手段有限——對樓市影響最大的是信貸政策和宏觀經濟走向,而這都非住建部的主要職能。換言之,樓市能否搞好,住建部起不到關鍵作用,但一旦搞不好,焦點都會集中到住建部身上。
對陳政高而言,幸運的是當前樓市面臨拐點,正在自行調節,中央層面也暫時沒看到再出手救樓市的跡象,高房價問題將不再是他的頭號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