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日前正式發函,禁止互聯網電視盒子安裝違規視頻App。隨著國家相關監管政策的相繼出臺,也讓機頂盒市場迎來新一輪的洗牌。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目前同質化嚴重的電視機頂盒市場,盜版、山寨等現象嚴重,而在政策監管逐漸趨緊的影響下,未來機頂盒市場將出現兩極分化的格局。
市場魚龍混雜亟待行業整頓
很多專家認為,廣電總局的監管新政對機頂盒市場來講可能是在預料之中。因為魚龍混雜的機頂盒市場確實也到了監管清理的時候了。
機頂盒生產廠家海美迪總經理陳武告訴記者目前的機頂盒市場,其實已經很亂了,合規的,不合規的,很多公司都參與進來玩,如果不進行監管,很容易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的市場現狀。因為不合規的產品,基本都是制造一些便宜的次品,用低價去占領市場,而且還存在嚴重的內容盜版問題,其結果就是導致產品用戶體驗差,質量差,讓用戶以為網絡機頂盒都是這么差,最終會毀掉整個行業。
據騰訊科技數據顯示,中國OTT機頂盒2012年出貨量達到100萬臺。2013開始,每個月出貨量達到100萬臺,而山寨盒子達到80萬臺左右,占據市場近八成。記者在淘寶等網店上搜索“機頂盒”發現,網絡銷售的機頂盒產品繁多,價格從幾十元到上千元不等。“正規產品價格高,節目內容因為授權限制也少得多。”一位淘寶賣家接受記者咨詢時并不諱言自己的產品是山寨機。
奧維分析師林啟勁告訴記者,所謂“互聯網電視”的重心是“電視”,在可預見將來這就必然會是廣電總局的重點監管對象。
監管加碼將破解機頂盒亂局
“這次總局的監管政策收緊,其實是海美迪這樣的正規公司一直所期待的??偩旨訌姳O管,對整個行業的震動很大。如果未來監管到位,必將導致一輪新的網絡機頂盒的市場洗牌。”陳武說。
事實上,有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本次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的函,所有有牌照的機頂盒生產企業都拿到了,可以理解為是總局對2011年頒發的181號文的重申,并且是對此前“凈網行動”的延續。而規范牌照方不規范行為,競爭天平傾向互聯網電視牌照方及其他規范經營的牌照合作方等。
互聯網電視牌照方湖南快樂陽光互動娛樂傳媒有限公司副總裁成洪榮也表示,該禁令一旦執行,將進一步規范互聯網電視牌照方的不規范行為,對聚合軟件、視頻軟件App在電視端的市場份額也將有所影響,同時具有內容優勢的牌照平臺方將發揮更大的市場作用。他預測,隨著監管的加強,明年很可能會有一大批山寨互聯網電視機頂盒被淘汰出局,而互聯網電視機頂盒產業想要賺錢,就只能著眼于服務和內容,而這恰恰是山寨盒子所欠缺的。
據了解,如果不是牌照和市場等因素,幾乎人人都能做互聯網電視機頂盒。電視機頂盒的市場潛力非常大,每年600萬-1000萬臺左右,市場前景十分可觀。因此,提高準入門檻,加強政策監管,才能真正破解機頂盒市場的目前亂局。電科技相關負責人徐建文認為,廣電總局對機頂盒市場的監管加強,也讓該市場迎來新的一輪大考,未來很多山寨機頂盒或被淘汰,或被收編,行業將在未來三年內迎來新的格局。
但陳武也坦言,目前山寨機頂盒確實太多了,連他這樣在這個行業耕耘多年的人,都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了。政策出臺后,目前來看會對這些山寨廠家有一定的震懾作用。但要達到實質性的效果,可能還需要一些實質性的執行措施出臺才行。
牌照方有望充分享政策紅利
有關分析認為,政策監管的加強,讓互聯網電視牌照方有望充分享受政策紅利,在產業鏈的主導地位和話語權增強,同時具有內容優勢牌照平臺將主宰市場。
林啟勁表示,按照廣電181號文件,集成牌照商在運營中的核心角色和地位被進一步確認,未來與其它環節的談判力度將凸顯。預計未來,內容牌照商這一環節的地位也會逐漸得到一定體現。目前牌照商正通過以內容、平臺加牌照的優勢,開始大力收編互聯網電視盒子廠家,通過更替平臺輕松地實現自有終端的跨越式增長。
在廣電政策的支持下,互聯網電視牌照方也開始主動出擊,通過跟硬件廠商合作生產機頂盒來收拾殘局。成洪榮告訴記者,如果租用牌照,這樣芒果TV不需要任何努力,只要收錢就可以了。但作為產業鏈上的一級,其更需要全面地介入該市場。“芒果TV希望做的是,在未來可以看到,觀眾在看電視時去選擇互聯網電視,選擇互聯網電視的時候就選擇芒果TV inside。”
海美迪從去年年底就已經開始與芒果TV合作,共同推出芒果嗨Q的機頂盒。陳武表示,海美迪和芒果TV合作,因為芒果TV是7大牌照商之一,和芒果TV合作,產品就是完全符合國家政策規定的;其次,芒果TV是一個非常好的互聯網電視平臺,內容多而且新,還有湖南衛視出品的熱門綜藝節目,都是用戶喜歡看的娛樂內容;比如《爸爸去哪兒2》、《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等。最后芒果TV有很強大的技術支撐團隊,短時間內就建立起了比較穩定的CDN系統,給用戶帶來了很好的服務體驗。
家電觀察家陸刃波認為:國家廣電總局對互聯網電視監管政策的出臺也預示著機頂盒產業將面臨一場新的洗牌,并且隨著國家相關管控政策越來越嚴,那些沒有內容和服務的產品最終將會被淘汰出局,硬件廠商與優勢內容平臺牌照方的合作將成為未來行業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