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上周五公布的數據顯示,機構投資者及其他大型投機者已經增加了銅空頭頭寸。截止上周四(6月19日),紐約銅期貨和期權空頭頭寸增加至29063張,而一周前則為25734張,三周前為21802張。
這是六周以來銅市場首次出現凈空頭。這意味著,這些投機者正在做空銅價,他們預期未來銅價將下行。多頭頭寸規模已經跌至28750張,而在5月晚些時候則為42800張。
《華爾街日報》援引美國BMO私人銀行首席投資官Jack Ablin觀點稱:“這些(空頭)倉位對銅價構成威脅。(中國)影子庫存規模龐大,且無法準確估算。當這部分銅庫存流入市場,將致銅價下行。”BMO銀行上個月已經將大宗商品的資產配置比例從6%降至3%,他表示將避開銅。
盡管在金屬融資騙貸調查正在進行的當下,并未有證據顯示市場在拋售銅,然而貿易商和分析師都表示,若調查范圍進一步擴大,銅庫存可能加速流失。
實際上,以銅作為抵押品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取融資貸款在中國已經持續多年。這種做法本質上就是個套利工具。不過,這也將造成一部分虛假的銅需求。而隨著中國當局試圖控制金屬融資等構成的影子銀行,以及本次融資騙貸調查的持續,中國未來銅進口量可能受到負面影響。5月銅進口量已經大幅下滑了16%。
海關人員也加強了對進口貨物的檢查。據《證券時報》報道,一位不愿具名的青島當地散船物流公司人士稱,進口金屬——比如陰極銅清關的時間由過去的7天~10天變成了現在的14天~20天,最長的需要一個月。
此外,銀行延長了對信用證的審核時間。原本3天至5天可以開證,現在要延長至5天至7天,并且要求提供除了營業額數據、進出口時間等更多證明貿易真實性的單據,包括審核權也從一些支行上收到分行甚至總行層面,并且還在事后派專人查證是否有實際的買賣行為發生、貨物進口后究竟賣給誰等細節。
不過,銅價壓力不僅僅來自于中國對金屬融資騙貸的調查,供需層面也令未來銅價承壓。中國5月精煉銅產量為615307噸,同比增長6.5%。先前關閉的冶煉廠也正在逐漸復產,未來銅供應將增加。當前,銅消費旺季已經過去,市場需求減弱,銅消費將進入淡季。
但有分析人士表示金屬融資行為不會就此消失。《華爾街日報》援引英國咨詢機構CRU Group駐北京分析師李春蘭觀點稱,上述調查不太可能阻止很多仍希望將進口金屬用作合法融資計劃抵押品的貿易公司繼續開展這種交易。
隨著中國經濟放緩,今年以來,國際銅價也在下滑,LME銅累計跌幅已近10%。高盛預測稱,銅價在今年年底很可能跌至每噸6200美元。“青島港調查金屬融資騙貸有可能導致銅價更早地觸及我們的預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