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廣州企業走進非洲投資環境推介會隆重舉行,顯示廣州與非洲的經貿投資關系有可能進入一個新階段。無獨有偶,今年5月下旬,我應邀赴南非開普敦大學參加一個中非關系的高級別論壇,有機會親身感受非洲大陸的中國因素所發揮的影響力。
在南非期間,我最大的感受是非洲大陸是人類最后一塊尚未開墾的處女地,這塊土地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巨大;近年來中國投資者,主要是國有企業對非洲的投資不斷增加,有助于非洲發展經濟,擺脫貧困,也購買了石油、有色金屬、森林等資源。
事實上,自本世紀初以來,尤其是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之后,我國政府就有意識地擴大對非洲投資以減少我國出口貿易對歐洲和美國市場的依賴,目的應該是部分實現了,然而迄今為止,盡管中非貿易投資關系在擴大,但是歐洲和美國市場的地位依然沒有被撼動,主要原因之一是中非經貿關系依然處于價值鏈的低端:在貿易領域,主要是中國勞動密集型的低端產品,包括衣服鞋帽、初級電子產品以低價在非洲市場銷售;在投資領域,中國的國企和央企的投資主要集中在石油、有色金屬的開采以及基礎設施的建設領域;在制造業領域幾乎乏人問津,更遑論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了。
當然,中國企業對非洲的投資仍然處于初級階段也有其內在的原因,主要是非洲不少國家,尤其是東非和中非國家的政經局勢不穩,當地政府官員貪污受賄的傳聞不絕于耳,投資環境欠佳使得中國企業在非洲投資步履維艱。本人在十年前曾經在珠海市參與中國政府為非洲利比里亞的政府官員進行培訓的一個項目的授課,深感要提升非洲當地政府的治理水平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本人再三強調非洲的投資環境依然嚴峻,是要說明廣州要擴大對非洲的經貿投資關系其實還是要克服不少困難的。
從媒體的報道看,這次的推介會出席的官員層級很高,既有陳建華市長,王東副市長,也有著名經濟學家、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林毅夫,還有非洲塞內加爾、埃塞俄比亞的駐華大使、駐穗副總領事等。難得的是,一批已經在非洲投資的廣州企業以及中非基金公司、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的代表也參加了會議,充分表明市政府對擴大廣州與非洲的貿易投資關系高度重視,也顯示廣州企業對投資于非洲大陸的前景充滿信心。
我認為,廣州市此時舉辦這次論壇,適逢國家正在大力推動“一帶一路”戰略,而走進非洲,正好可以作為測試廣州企業走出去的適應和應變能力。事實上,廣州在國家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整個進程中將發揮無可替代的作用,加上廣州目前正在大力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無論是港口、碼頭、航道、船隊,還是與航運相關的基金、保險、期貨、租賃等特色金融領域都是廣州的現代服務業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包括走進非洲的堅強后盾和基礎。此外,廣州與非洲大陸早已結下不解之緣,早期大量非洲商人到廣州采購貨品再到非洲轉售,讓廣州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商貿中心之一的形象在非洲大陸早已家喻戶曉;近年來,包括倬億國際在內的廣州企業,以穗非貿易起家,目前已經開始涉獵非洲的制造業,并決定與大品牌聯手,選定在非洲幾個國家同時鋪開生產線的建設,顯示廣州從事中非貿易的商人已經開始思考如何輸出資本和技術到當地,從而實現華麗的轉身。
當然,在我們為廣州的這批敢于到非洲“吃螃蟹”的企業家叫好的同時,也要讓他們清晰的意識到,中國企業投資于非洲,要面對的挑戰不可謂不大:首先,除了南非外,大多數非洲國家的商業信用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如果中國企業在當地的投資項目的回報率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又或者中國的金融機構通過信用渠道借貸給當地企業的資金若收不回來,該怎么辦?如果要求用當地的自然資源“抵債”,會不會又引起爭議?
其次,中國企業到非洲,除了跟非洲人談生意外,還會談怎樣的價值觀和理念?如果只談金錢不談價值觀,那么我們的企業家與非洲人只能是生意伙伴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朋友,那么中國與非洲的關系難以牢固和長久;再者,中國的企業家對非洲國家當地的人文、社會、宗教、法律、自然環境等有多少了解?回想19世紀末英國到非洲進行殖民之前,作為知識的準備,大量的英國科學家到非洲進行植物、疾病、宗教等領域的研究,并撰寫了大量文獻。而今天中國企業在非洲的投資盡管與當年英國人所做的完全是兩碼事,可是我們依然需要對非洲的認知作為準備。就廣州民營企業走進非洲而言,我們有需要由市政府出面,邀請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在企業的資助下對非洲的各種投資環境和項目赴非洲進行專項調研,并為相關企業提供對策建議,讓企業少走一些彎路,同時也積累和總結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經驗和模式。建議廣州市政府出面籌建投資非洲的智庫組織,引導社會民間資金對該智庫的建立予以支持。
最后,廣州市如何把有意投資非洲的民營企業與已經在非洲投資的國企和央企的資源進行有效對接,從而避免重復投入以及資源的浪費,是值得留意的問題;還有,如何通過基于物聯網+的信息技術和數據技術把廣州的商貿流通領域的資源與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資源進行整合,從而形成廣州市投資于非洲的一股強大的物流、人流與資金流,也是當前需要破解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