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的通脹上升已經出現在了一些傳統的“通脹穩定”行業,比如服務業CPI同比增幅已經連續6個月處在3%以上。而且,包括那些不基于商品價格的食品CPI也開始擺脫疲軟。美國勞工部甚至將其對5月的CPI增長描述成“有廣泛基礎的”,這些無不說明通脹已經不僅僅是耶倫口中的“噪音”了。
(美國CPI,紅線為三個月年化CPI,藍線為六個月年化CPI)
富國銀行經濟學家就指出:
“食品價格的明顯強勢帶動了整體指標上升,但通脹壓力無疑是廣泛的,公交服務,醫藥和商品,住房成本都在5月出現了上升。如果這一趨勢持續,那么美聯儲就要面對一個貨幣政策的決策,一個是保通脹,一個是保就業”。
那為什么美聯儲會如此執著于寬松措施?這與“前瞻指引”這一口頭干預不無關系。FOMC的委員明白,為了讓他們的措辭影響市場,他們的話語必須彰顯足夠的自信。過去,他們的自信已經給許多資產種類降低了波動性,壓縮了風險溢價。但長期來看,這種近乎“狼來了”的行為卻會損害他們的信譽。
所以,我們有機會看到了一個很反常的現象——FOMC會議結束后的次日,投資者開始大量地“交易通脹”。金銀價格暴漲,TIPS隱含通脹均衡擴大,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收益率曲線上翹。而從CFTC的倉位數據來看,歐洲美元期貨凈空頭合約創下了1.5萬億美元的記錄,不要忘了,現在全球市場的波動性可是低的可怕。
(CFTC歐洲美元期貨頭寸)
在FOMC會議之前,投資者們仍在信誓旦旦的做空30年美國國債收益率。因為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已經在付費晚餐中告訴他們,美國長期利率將比以前低。但是在FOMC會議后,他們改觀了。
從圖中我們發現,30年期國債已經突破了下行趨勢上沿。
如果你依然不相信市場的隔日波動是耶倫的“噪音”兩個字引起的,那么華爾街的投行分析師們將親口為你證實這一點——他們都認為美聯儲對通脹的認識完全落后于市場。
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就指出:
“美國核心通脹月率高于當前0.3%的水平還要追溯到10年前,同時0.3%的通脹已經是近十年平均通脹的兩倍。如果假設這只是意外的角度,出現如此之高通脹的可能性只有5%。打個比方,這就相當于美國一下子有了6%經濟增速或者一個月增加了50萬個非農就業人口——而這兩個事件在過去10年均僅發生過一次。”
法國興業銀行的經濟學家Aneta Markowska在一場名為《準備好美國通脹的回歸》中如是說:
“隨著進口價格觸底,它對通脹的拖累也消失了,美國緊俏的商業活動將推動商品價格走高。但是真正的通脹來自于服務業,地產通脹已經觸及新的周期高點,醫療保健價格也從近期的疲軟中恢復。”
現在你應該已經明白了。鑒于耶倫要等到9月份的FOMC會議才能“改口”,或許在未來的一個季度中,有關美國經濟的新聞將緊緊地圍繞“通脹”兩字。你會看到很多類似“通脹是否就是耶倫口中的‘噪音’”之類的標題,你要做的只是對此做好充足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