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不僅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城市,還是當代中國首批沿海對外開放城市,是廣東對接東盟的先行區,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覆蓋城市中優勢獨具。擁有先天地理優勢的湛江市,正力求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節點和重要平臺。
1956年,由中國自主設計和施工的現代化港口——湛江港正式投入使用。隨著穿過三大洲、兩大洋的波蘭萬噸級輪船“鄧博夫斯基號”緩緩進港靠泊,現場的人們歡呼雀躍。
老一輩湛江港人仍清楚地記著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港口經濟成為帶動霞山商業發展的重要引擎。彼時的湛江,是廣東僅次于廣州的第二大城市、當之無愧的粵西中心、粵桂瓊三地重要的貨物集散地。相對繁華的街景,濃郁的熱帶海濱風情為湛江贏得不少美譽。1960年春,周恩來總理視察湛江時,曾多次盛贊湛江是“小巴黎”。同年,鄧小平同志視察湛江留下了“北有青島,南有湛江”評價。
時過境遷,湛江的輝煌歲月似乎在漸漸逝去。但今年全國“兩會”提出了“抓緊規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目標。在湛江市市長王中丙看來,這是最大的“湛江機遇”。湛江是個海洋大市,海岸線占廣東省的38%,占全國的6.8%,是個名副其實的具有海洋優勢的大市。面對國家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機遇,湛江大有作為,在完成歷史使命中承擔更重要的角色。
“兩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開辟了陸地、海上兩條絲綢之路。其中,海上絲綢之路從今天的湛江徐聞港出發,途經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到達印度、斯里蘭卡等南亞國家和地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東西方文明的對話之路’”。王中丙介紹說,湛江在建設海上絲綢之路的過程中將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發揮海洋優勢,特別是港口的優勢,加快建設現代化臨港經濟,力求成為廣東省乃至全國的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亮點。第二,堅持對外開放,一個方面是積極地向國家申報建設綜合保稅港區以及保稅物流園區,擴大湛江港的開放區域,加大與東盟國家、歐美國家的經貿合作,設立東盟、歐洲經貿代表處,“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第三,大力發展遠洋捕撈,加快漁業轉型,改變近海養殖模式,抓住國家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契機,大力組建遠洋捕撈團隊,實現新的海洋經濟的重大轉型。加大海洋環境保護力度,湛江的發展絕不會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保護海洋環境,凸顯海洋的多樣性。
王中丙表示,建設海上絲綢之路,港口是最重要的條件。湛江港是長江以南最大的天然深水良港,擁有中國華南沿海最深的航道,已經建成能夠運營成品油、鐵礦石和集裝箱等大型貨物的專業化碼頭,去年港口吞吐量達到1.8億噸。天然深水大港加上湛江是粵西中心城市,以鋼鐵、石化為代表的大型工業加快建設,為湛江主動參與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提供了最佳條件。
據湛江港集團消息,今年以來,湛江港集團加快港口生產發展,加強企業營運管理,提升港口服務水平,1月至4月,完成貨物吞吐量2759.8萬噸,同比增長17.4%。其中,集裝箱吞吐量增長57.1%,箱量增長47.2%。
據悉,2013年,湛江港集團鐵礦石吞吐量列全國沿海港口第12位,石油吞吐量位居全國沿海港口第8位,糧食、木材、化肥、化工原料等貨種吞吐量實現強勁增長,增幅普遍高于主要競爭港口。其中,化肥吞吐量位居全國沿海港口第3位,鉻礦吞吐量首次超過100萬噸,有望培育成為中國南方鉻礦集散中心。
據介紹,自2007年招商局集團加盟湛江港以來,港口重新煥發了青春和活力,在多個方面取得長足進步。湛江港是區域性的樞紐大港,具有深水航道、大碼頭深水港、口岸開放、綜合運輸和融資便利六大方面優勢,在國家港口建設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對外開放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企業的發展定位上,湛江港既要承擔起國家和地方發展的重任,也要承擔企業發展壯大的重任。
近年來,湛江市委、市政府把“發展港口運輸”的目標提升為“發展港口經濟”,提出了打造深水良港、重化工業、現代物流和海灣城市“四位一體”的發展戰略,大力構建區域性航運和物流中心,同時,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港口發展的政策,有力推動了湛江市港口的建設和發展。
湛江將實行港地聯動,建設具有現代競爭力的港口群。在現場管理、設備管理、人員管理、貨物裝卸堆場管理、服務、環保等方面都要爭創一流。在價格、服務等競爭力上要向國際先進港口水平靠攏。同時,面對周邊港口競爭,要積極應對,走出雷州半島、湛江灣,建設具有現代競爭力的港口群。
史料記載,湛江徐聞是漢代中西方海上絲綢之路最早始發港,漢代以后,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盡管逐漸北移至廣州、泉州等地,但雷州半島一直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和渠道。湛江跟東盟國家一直有著良好的貿易往來,航運相通,貿易聯通,血脈相連。
1956年,由中國自主設計和施工的現代化港口——湛江港正式投入使用。隨著穿過三大洲、兩大洋的波蘭萬噸級輪船“鄧博夫斯基號”緩緩進港靠泊,現場的人們歡呼雀躍。
老一輩湛江港人仍清楚地記著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港口經濟成為帶動霞山商業發展的重要引擎。彼時的湛江,是廣東僅次于廣州的第二大城市、當之無愧的粵西中心、粵桂瓊三地重要的貨物集散地。相對繁華的街景,濃郁的熱帶海濱風情為湛江贏得不少美譽。1960年春,周恩來總理視察湛江時,曾多次盛贊湛江是“小巴黎”。同年,鄧小平同志視察湛江留下了“北有青島,南有湛江”評價。
時過境遷,湛江的輝煌歲月似乎在漸漸逝去。但今年全國“兩會”提出了“抓緊規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目標。在湛江市市長王中丙看來,這是最大的“湛江機遇”。湛江是個海洋大市,海岸線占廣東省的38%,占全國的6.8%,是個名副其實的具有海洋優勢的大市。面對國家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機遇,湛江大有作為,在完成歷史使命中承擔更重要的角色。
“兩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開辟了陸地、海上兩條絲綢之路。其中,海上絲綢之路從今天的湛江徐聞港出發,途經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到達印度、斯里蘭卡等南亞國家和地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東西方文明的對話之路’”。王中丙介紹說,湛江在建設海上絲綢之路的過程中將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發揮海洋優勢,特別是港口的優勢,加快建設現代化臨港經濟,力求成為廣東省乃至全國的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亮點。第二,堅持對外開放,一個方面是積極地向國家申報建設綜合保稅港區以及保稅物流園區,擴大湛江港的開放區域,加大與東盟國家、歐美國家的經貿合作,設立東盟、歐洲經貿代表處,“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第三,大力發展遠洋捕撈,加快漁業轉型,改變近海養殖模式,抓住國家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契機,大力組建遠洋捕撈團隊,實現新的海洋經濟的重大轉型。加大海洋環境保護力度,湛江的發展絕不會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保護海洋環境,凸顯海洋的多樣性。
王中丙表示,建設海上絲綢之路,港口是最重要的條件。湛江港是長江以南最大的天然深水良港,擁有中國華南沿海最深的航道,已經建成能夠運營成品油、鐵礦石和集裝箱等大型貨物的專業化碼頭,去年港口吞吐量達到1.8億噸。天然深水大港加上湛江是粵西中心城市,以鋼鐵、石化為代表的大型工業加快建設,為湛江主動參與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提供了最佳條件。
據湛江港集團消息,今年以來,湛江港集團加快港口生產發展,加強企業營運管理,提升港口服務水平,1月至4月,完成貨物吞吐量2759.8萬噸,同比增長17.4%。其中,集裝箱吞吐量增長57.1%,箱量增長47.2%。
據悉,2013年,湛江港集團鐵礦石吞吐量列全國沿海港口第12位,石油吞吐量位居全國沿海港口第8位,糧食、木材、化肥、化工原料等貨種吞吐量實現強勁增長,增幅普遍高于主要競爭港口。其中,化肥吞吐量位居全國沿海港口第3位,鉻礦吞吐量首次超過100萬噸,有望培育成為中國南方鉻礦集散中心。
據介紹,自2007年招商局集團加盟湛江港以來,港口重新煥發了青春和活力,在多個方面取得長足進步。湛江港是區域性的樞紐大港,具有深水航道、大碼頭深水港、口岸開放、綜合運輸和融資便利六大方面優勢,在國家港口建設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對外開放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企業的發展定位上,湛江港既要承擔起國家和地方發展的重任,也要承擔企業發展壯大的重任。
近年來,湛江市委、市政府把“發展港口運輸”的目標提升為“發展港口經濟”,提出了打造深水良港、重化工業、現代物流和海灣城市“四位一體”的發展戰略,大力構建區域性航運和物流中心,同時,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港口發展的政策,有力推動了湛江市港口的建設和發展。
湛江將實行港地聯動,建設具有現代競爭力的港口群。在現場管理、設備管理、人員管理、貨物裝卸堆場管理、服務、環保等方面都要爭創一流。在價格、服務等競爭力上要向國際先進港口水平靠攏。同時,面對周邊港口競爭,要積極應對,走出雷州半島、湛江灣,建設具有現代競爭力的港口群。
史料記載,湛江徐聞是漢代中西方海上絲綢之路最早始發港,漢代以后,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盡管逐漸北移至廣州、泉州等地,但雷州半島一直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和渠道。湛江跟東盟國家一直有著良好的貿易往來,航運相通,貿易聯通,血脈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