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伊朗的回歸,無疑會對當前的原油市場格局產生重大的影響,而早在多年以前,中國就已經取代歐盟成為伊朗最大的石油貿易伙伴,而伊朗也曾是中國第三大石油進口來源地,2012年國際社會對伊朗制裁加碼以來,伊朗出口石油半數銷往中國。
另一方面,根據伊朗石油部部長賈瓦迪表態,在制裁解除一周內,伊朗將提高原油出口量50萬桶/日,6個月內提高100萬桶/日,并且伊朗增加的供應能夠被吸收,目前已與買方達成出口協議。根據國外投行的預計,伊朗原油大規模重返國際市場至少比市場最初預計的時間快兩個月到4個月。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去年4月,伊朗石油部官員就已經來華訪問,根據中國石油當時網站報道稱,(2015年)4月7日,中國石油集團副總經理汪東進會見伊朗石油部副部長扎馬尼亞一行。雙方就加強原油領域的合作深入交換了意見。
“隨著伊朗近期有望被解除制裁,重回原油市場,未來中國很可能將成為中東地區所爭奪的原油出口重點區域。”上述張先生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而且相對來說,伊朗產油的成本更低,有助于降低國內資源環境壓力。”
此前,伊朗國家石油公司表示,近些時候他們生產一桶原油的成本已經降到1~1.5美元,這較他們2008年時5美元的成本大幅下降。
油價陰跌仍將持續
實際上,伊朗即將回歸,給予當前石油市場最為直接的影響,還是油價的持續低迷。
1月19日早間,布倫特原油一度跌破28美元關口,刷新自2003年以來的低位。美國WTI原油期貨價格盤中最低觸及28.36美元/桶。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盤中最低觸及27.72美元/桶。
“目前,原油市場缺乏明顯利好,影響國際油價走勢的最主要利空因素依舊是供應過剩。此外,美聯儲加息預期也對油市形成一定壓制。”中宇資訊分析師桑瀟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原油供需問題仍然非常嚴重。除了伊朗回歸原油市場之后所帶來的供應增加之外,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庫存數據顯示,截至1月8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小幅增加23.4萬桶,同時美國上周原油日均產量環比上升0.8萬桶至922.7萬桶/日。
另一方面,盡管伊朗即將回歸原油市場,但似乎也絲毫沒有影響到沙特方面的生產熱情。目前根據船運數據、原油企業信息以及行業專家反饋,沙特12月原油產量維持在每日1015萬桶,連續第9個月停留在每日1000萬桶以上,為數十年來首見。除此之外,據俄羅斯能源部提供的數據顯示,俄羅斯近期原油產量達到了蘇聯解體后的記錄高位1086萬桶/日。
“受到來自于供需面、經濟面、美元以及能源公司年度報告等消息共同影響,短期國際油價依舊乏力、低位運行為主,不排除再次出現下探的可能。” (中國進出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