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上旬,安徽無為地區小麥收獲接近尾聲,農戶積極抓住晴好天氣搶收小麥,確保小麥顆粒歸倉。從前期收購情況看:今年小麥收獲期間雖遭受陰雨天氣影響,但對小麥質量影響小于往年,市場普遍反映,小麥質量整體上雨前好于雨后,極少數倒伏田塊小麥出現黑尾現象,赤霉病情況好于預期。6月中旬,收購已進入旺季,初步統計各收購庫點累計日入庫量在200萬斤以上,市場價格漸行漸高,總體上2014年最低收購價價格附近波動。
5月底,新麥全面登場,新麥上市大幅增加,托市收購尚未啟動,糧食經紀人和部分收購企業積極開展收購,搶占市場先機,收購價格低于國家規定的最低收購價格。新麥開磅收購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雖高開,但要低2014年最低收購價價格5-8元/百斤,開磅價格在110元/百斤左右,水分要求13%-14%,容重達到三等,部分農戶惜售。同時,小麥收獲期間,部分農戶忙于農耕,時間緊,在田間地頭以較低價格出售給糧食經紀人,種植效益受到一定折扣。國家于5月30日宣布啟動托市收購預案后,受政策提振,小麥市場收購價格普遍上漲2-3元/百斤,市場主流價格在115-118元/百斤。不同收購主體執行價格差異明顯,執行國家托市收購政策的庫點,收購價格按118元/百斤執行,要求達到國標三等;市場化收購企業(多是具有烘干能力的糧食企業和經紀人)考慮到收購資金成本、經營風險等因素,收購價格要低于最低收購價3-5元/百斤不等,對水雜超標按標準實行扣量保質保價。
總的來看,今年小麥收購呈現三個特點:
一是市場購銷主體多元化,不同收購主體心理預期分歧較大。一方面種糧成本逐年上漲成為常態,農戶種植效益上漲空間縮小,市場價格雖然上漲,但種植效益上漲有限,使得農戶惜售成為常態。另一方面,在政策性收購沒有啟動的情況下,小麥價格處于高位,市場化經營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市場風險加大導致收購企業入市收購謹慎,收購積極性受到壓制。
二是收購價格、進度高于去年同期。市場價格監測顯示,去年同期小麥收購價格在105-106元/百斤,今年收購價格高于去年同期5-6元/百斤左右,與2014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提高幅度相當。截止6月10日,全縣已入庫進度3.7萬噸,高于去年同期1.6萬噸,收購進度明顯快于去年同期。
三是入庫小麥多經烘干整理,質量好于往年。據各收購點反映,今年小麥質量整體上好于去年,小麥容重較高,小麥質量基本上都在三等以上。糧食經紀人從田間地頭直接收購入庫后,新麥水分普遍超標,入庫后即時烘干處理,再投放市場,提升了市場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