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萬馬股份有限公司6月17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其與北京國電通網絡技術有限公司16日簽署合作協議,在嘉興設立注冊資本為1800萬元的合資公司——浙江電騰云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合資公司將主要從事基于云計算的光伏產品研發、銷售以及新能源產品研發、銷售等。
2014年被認為是中國分布式光伏發展元年,國家不斷出臺利好政策扶持。萬馬公司有關負責人透露,萬馬與國企合作進入云光伏產業,旨在采用“云”技術手段,開發對分散的光伏電站進行智能管理的系統平臺,破解分布式光伏電站瓶頸,以分享分布式光伏快速發展的紅利。
分布式電站應用突圍
國內光伏產業發展最大的問題是生產多而應用少、出口多而內銷少,即國內推廣應用不足的問題。整個產業產能都嚴重依賴出口。近年來,隨著歐美為代表的海外多個目標市場針對光伏產品的國際貿易摩擦不斷升級,導致全國光伏產業發展整體陷入困境。作為國內第二大光伏生產基地的浙江也深陷其中。
“光伏企業要想徹底擺脫目前的困境,最終還是要依靠市場和依靠創新。終端市場的開拓,關鍵在于拓寬下游光伏電站應用領域。”業內人士指出,其中針對我國能源結構調整,節能降耗工作來推廣分布式新能源,被認為是有效解決光伏危機問題,帶領光伏產業突破目前困局的首要舉措。
自去年起,針對分布式光伏發電的各項配套政策陸續出臺、電網首次對個人放開并網接入服務、“普惠制”的補貼措施史無前例、審批流程大幅簡化。據報道,國家能源局近期召開的光伏發電建設和產業發展座談會上,再度強調要堅持完成光伏10GW的年度增長目標,并且繼續積極推進分布式光伏發展。
在政策扶持下,我省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容量迅速擴大。根據國家能源局統計顯示,2013年我省分布式光伏發電新增并網容量165兆瓦,列全國第一;累計并網容量為425兆瓦,亦為全國第一。不過,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表示,相對于龐大光伏產業來說,分布式光伏在我省以及全國都尚處于起步階段。
多項瓶頸亟待突破
隨著分布式光伏電站的大規模建設,一些問題已經有所顯現。目前,光伏電站主要面臨的難題,歸結起來大致是優質屋頂資源難取得、電站建設融資難、政府補貼政策難落地、并網接入難和電費難結算等。
專業從事分布式光伏電站產業的天通高新集團新能源電力事業部總經理張遠說,由于與用電企業協商難題,自發自用電費收取容易遭遇拖欠。此外,分布式光伏發電在當前的成本下,離不開政府補貼政策支持,但是補貼資金難以迅速到位,這些都讓原本就處于資金緊張狀態的光伏企業難以放開手腳發展。
融資難等問題制約著分布式電站發展。杭州市太陽能光伏產業協會秘書長趙永紅說,分布式光伏項目小而散、發電收益率不穩定,諸多因素使得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于分布式光伏項目貸款仍然持觀望態度。
此外,區縣電網公司的并網接入設計和驗收工作不完善、優質屋頂資源難取得,都使得光伏電站建設難以順利進行。
期待“云光伏”破難
為破解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推廣難題,越來越多的產業資本瞄上了“云光伏”。萬馬公司就是其中之一。早在今年3月,萬馬電纜與北京國電通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簽署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就投資設立云光伏運營服務公司、云光伏產業公司等事宜達成戰略合作意向。
據介紹,云光伏就是采用“云”技術手段,對分散的光伏電站進行智能管理和運維管理的系統平臺。平臺具有電站運行監測、發電用電統計、交易結算、數據統計分析等功能。該平臺不僅為分布式光伏電站工程建設和運維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還旨在解決國家補貼政策落地和電費結算難的問題,打通政府、國家電網、消費者、投資建設方的信息傳遞和利益分配高效通道。
“云光伏就好比一個實時在線的智能管家,將分散在各地的分布式光伏電站的計量、收費、維護等業務都一一納入智能管理。”萬馬公司有關負責人解釋說,通過國電通合作的云光伏平臺,為分布式電站并網、自發自用電費收取提供了合作和技術保證,同時在技術上還可以實現補貼實時結算功能,徹底解決并網難、結算難、補貼難等問題。
融資難題也可以借助云光伏來解決。業內人士表示,云光伏因為具有發電用電統計、交易結算、數據統計分析等功能,掌握每一個分布式電站收益數據,可以做為金融機構提供盈利測算和監測的基礎,為電站融資以及證券化提供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