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韓國總理鄭烘原(右)26日抵達首爾的政府總部大樓 美聯社
韓國總理新人選難產,由于先后提名的兩名總理候選人都放棄資格“后繼無人”,韓國總統樸槿惠26日宣布,讓決定辭職總理鄭烘原繼續留任。這是韓國歷史上首例總理辭呈不被批準的情況。
鄭烘原于4月27日因“世越”號客輪沉沒事故引咎辭職,樸槿惠表示接受,但被要求留任至找到繼任者為止。樸槿惠先后提名前大法官安大熙、韓國《中央日報》前總編輯文昌克為總理人選。但安大熙因“前官禮遇”潛規短期內以律師身份賺取巨款遭質疑。文昌克因過去在教會曾發言“日本殖民統治朝鮮半島是老天爺的天意”等事情遭杯葛出任總理,韓總理職位已懸缺近兩個月。
韓國SBS電視臺26日上午10時打出“新聞特報”字幕,透露鄭烘原留任總理職,這是韓國憲政歷史上首例。
青瓦臺弘報首席尹斗鉉當天宣讀了簡短的報告說,自船難之后,新任總理提名過程出現各種問題,導致國政空白,需要解決的問題堆積如山,無法再擱置不理。因此,在苦心考慮下,“樸槿惠總統返還了鄭烘原總理的辭呈,囑咐他履行總理的使命,繼續獻身于國家政務運作。”
在韓國,總理一職基本屬于象征性的位置,大部分的權力還是由青瓦臺掌握。該職位也是唯一需要國會同意的內閣位置,意味著候選人需要經歷艱巨的人事聽證程序。
因處理船難不力被扔水樽
暫時未知鄭烘原還會留任總理多長時間。鄭烘原周四表示,新任總理提名人的聽證會被一拖再拖,導致輿論分裂,種種狀況令人遺憾。但在此艱難形勢下,雖然他不愿留任,但還是接受了總統給予的重要任務。
鄭烘原說將全力推進國家改革,“我會盡己所能……創造一個更安全的社會、改革政府機構、打擊貪腐等等。”
“世越”號海難調查揭露了韓國的各種弊病和丑聞,包括船公司貪污、體制的不健全及不健康,國家監管機構與其監控的業務之間存在沖突。由于韓國政府在船難發生初期處理不善,鄭烘原在探望受害者家屬時,被人推搡和扔水樽。鄭烘原宣布辭職并沒有平息公眾的怒火,最后樸槿惠被迫于電視上發表聲淚俱下的道歉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