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生活在大城市中,上下班路上常常會發生許多令人抓狂的事情,沙丁魚罐頭一般的地鐵車廂只是其中之一罷了。
Vicky Zhao是一位在香港工作的大陸人。她不能容忍的是,地鐵扶梯上人們總是站錯位置。
24歲的她說:“電梯是提高我們出行效率、節省時間的,并非休息的地方。在上下班高峰時段,我經常看到許多游客用大件行李擋住了路,有的人還在電梯上閑聊家常,這讓我不勝其
Vicky Zhao承認自己沒什么耐心。她說:“香港的狀況要比內地城市好得多,在內地‘左行右立’的標識形同虛設。”
“左行右立”這種扶梯禮儀背后的邏輯顯而易見。即使你想在上下奔波的過程中喘口氣,或者只是放緩腳步,你也應該替他人著想,為趕時間的人留下足夠的空間,以便其疾行追趕列車。
在包括北京和倫敦在內的許多城市中,扶梯上會貼有“左行右立”標識來疏導人流。(澳大利亞是個例外,在那你應該靠左站立。)但一些城市出于安全考慮,禁止人們在扶梯上行走。例如,香港地鐵就用站內廣播就提示,禁止乘客在扶梯上走動。盡管如此,在這個快節奏的大都市里,大多數人還是會遵守“左行右立”的禮儀。
這或許是因為在自動扶梯上行走的人們已經占領了道德高地,就喜歡指責那些擋路者的自私自利。
紐約地鐵的“常旅客”漢密爾頓•諾蘭在網上論壇“高客網”上寫道:“身強力壯的人乘坐下行電梯實際上是浪費了身后人們的時間。”一語道出了許多人的心聲。
他說:“他們自以為是地認為人們應該放慢腳步,享受閑適,然而這可能導致身后所有人錯過了本可以趕得上的列車。這些乘客不得不在站臺上再多等幾分鐘。那些時間都是一去不復返的寶貴光陰啊!”
但那些選擇在扶梯上站立不動的乘客也有為自己辯護的理由,他們告訴那些行人不要那么沒耐心。在最近一則有關扶梯禮儀的報道中,BBC援引了一位“站立者”的話:“如果十萬火急,為何不選擇走樓梯?即使在電梯人滿為患、乘客無法動彈的情況下,我還是能看到那些著急的人嘟嘟囔囔地抱怨自己無法通過。”
無論你居住的城市還是旅行目的地奉行著怎樣的扶梯禮儀,切記要“隨大流”并時刻為他人著想:與他人之間保持禮貌距離;不要在扶梯兩端徘徊;如果別人擋住了你的路,說一句友好的“借過”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