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首屆民營銀行論壇”昨日在京閉幕。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楊再平在論壇上表示,目前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民營銀行,民營銀行應該走自主決策,商業決策的道路,同時兼顧自擔風險和審慎原則,做到優勝劣汰。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宣昌能則表示,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刻不容緩,只有金融設立存款保險制度,完善金融機構,市場化的配置機制才能為民營銀行的健康發展,提供堅持的制度保障。
小企業需求是民營銀行基礎
首屆民營銀行論壇由中國銀行業協會和金融時報社共同主辦。“從中國金融市場主體的格局來看,民營銀行對現在金融市場主體尚沒有構成威脅,所以還沒有人過多去重視。”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馬德倫表示,民營銀行還有極大發展空間。
“從外國金融市場的主體格局來看,主體是小銀行,但在我國市場上,大銀行占據市場的主體。”馬德倫表示,隨著小銀行的發展,包括民營銀行在內的一大批小銀行的發展會改變市場份額,形成一種競爭。這對破解大而不能倒的道德風險也許是一種選擇。同時,無論是制造業還是農業、服務業,中小企業都是市場主體,所以小企業對金融服務的依賴,就是民營銀行未來發展最有利的基礎。
要堅持審慎原則且自擔風險
“用什么樣的戰略貸款,應該是自主決策,商業決策。”楊再平表示,民營銀行支持實體經濟,要按照商業原則,按照銀行業的規律,不是所有的實體經濟都支持,而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有效的去做。
楊再平表示,做民營銀行一定要堅持審慎原則,自擔風險。是否有足夠的資本金,有沒有合格的股東,尤其是控股股東?這是技術性條件,一定要按照銀行的審慎原則。同時,相應銀行也要完善自己的治理結構和內部機制。同時還要做到優勝劣汰。
談到民營銀行自擔風險的問題,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宣昌能也表示,對民營銀行提出自擔風險的要求,實際上是我國在存款保險制度還沒有建立的情況下,需要進一步研究與商業銀行法、公司法的有關法律法規的銜接。只有管得住,才能放開,只有金融設立存款保險制度,完善金融機構,市場化的配置機制才能為民營銀行的健康發展,提供堅持的制度保障。
存款保險制度刻不容緩
宣昌能表示,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是常規發展民營銀行、小銀行的重要前提和條件,對于完善我國金融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他同時明確指出今年金融改革的重點要做好三件事,放寬市場準入,確定利率市場化,建立綜合管理制度。
“存款保險制度是對現有的存款保證政策,包括企業存款都得到保護。”宣昌能表示,在實際操作上,存款保險大多數情況下都要通過促成健康機構收購承接問題機構,然后具體化分析,使存款人利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利安達會計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黃錦輝在發言時也表示,隨著我國存款保險制度的不斷推出、實行和完善,將會從根本上保障存款人的利益。而從目前發起民營銀行的具體方案中進行分析,比較普遍的做法是讓民營銀行股東承諾救助機制,發起設立民營銀行的股東特別是主發起人要承諾在民營銀行章程中明確有設立救助機制在內。今后出現經營困難,發起設立銀行股東可以或者是應該或者用制度用資本金來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