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5日,12個國家在美國亞特蘭大就TPP達成基本協議,同意進行自由貿易。
這12個國家是,美國、日本、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文萊、秘魯、智利。
如果最終TPP協議實行,這些國家之間開展自由貿易,對中國宏觀上的外貿會產生多大程度的影響和沖擊?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競爭時,會遭遇到哪些變局? 一、真正的贏家是美國?錯,是日本 TPP成員國中,經濟體量最大的是美國和日本,TPP促成最直接的改變是,日本與美國的自由貿易。
從理論上看,這意味著,中國的出口企業,與日本企業爭奪美國市場的難度增加了。TPP的12個國家達成自由貿易協定,對中國最直接的影響就在于此。未來急需中國與美國盡快達成BIT談判來彌補。
因為,在TPP的12個國家中,中國對美國的貿易總額最大,而且是貿易順差,12個TPP國家中給中國貢獻貿易差額最大的也是美國。而中國對日本、澳大利亞、馬來西亞、新西蘭這幾個國家,都是貿易逆差。也就是說,日本、澳大利亞、馬來西亞、新西蘭等國,更加依賴中國的市場,他們即便加入TPP,也不至于不賣給中國礦石和牛奶吧,而中國對他們的出口,總額和占比也不大,影響可控;但美國的市場則較為關鍵,TPP之后,與日本企業的競爭會更加直接和激烈。


比如汽車用軸承領域,在國際市場上,中國產品與日本產品與歐美產品的價格比為1:4:5。中國產品的制造精度、質量以及產品種類與日本和歐美產品相比沒有優勢,主要靠價格、響應速度參與競爭。TPP實行之后,日本企業的產品在美國市場,少了關稅,將具備更多的價格優勢,擠壓中國產品的生存空間,當然,同時也會搶占歐美產品的份額。二、中國企業家和中國市場但是,從現實的角度來看,TPP對于中國出口的影響,也許被夸大了。
首先,TPP實行還需要經過各個國家的議會討論,是個漫長的過程。
另外,中國的出口主力已經從紡織業升級到制造業,這需要強大的工業體系和配套,價格和關稅不會成為興衰的主要矛盾。
根據海關總署數據,中國對美國出口,占比最大的品類是機電、音像設備及零件,其次是紡織品。2015年8月,中國累計對美國出口機電、音像設備產品為1828億美元,同期中國對美國出口的紡織品維持在150億美元的規模。理論和現實上看,中國紡織品的產能有轉移到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趨勢。但是,機電產品,要求強大的供應鏈體系、產業鏈條,是重資產、技術密集型產業,背靠中國的巨大市場,中國這部分制造業的能力是不會輕易被TPP和出口形勢所輕易影響的。
山東濰坊的電聲企業歌爾聲學(24.68, 1.03, 4.36%),出口額從2009年的7億,迅速增長到2014年的100億元。它現在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耳機、電聲器件、電子配件供應商之一,在日本、韓國、臺灣、芬蘭、丹麥設立了子公司。對于美國的蘋果公司來說,無論是否有TPP,都不可能拋開中國,去其他地方尋找供應商,因為,沒有人能有如此巨大的市場、成熟且訓練有素的工人、大規模的制造能力,頂尖的設備、豐富的供應鏈體系。
浙江的鋁合金車輪制造企業萬豐奧威(28.70, -0.40, -1.37%),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鋁輪轂生產商,他們生產的摩托車用輪轂,供應給日本的本田、雅馬哈,生產的汽車輪供應給美國的汽車制造企業。2013年,萬豐奧威的集團公司收購了加拿大鎂合金部件生產商鎂瑞丁,目前正計劃注入到上市公司。萬豐奧威在印度設立具備300萬套輪轂生產能力的子公司,預計在今年投產。
對于這些企業來說,TPP協議對他們不會有太大的直接影響。三、TPP對中國宏觀影響可控 TPP實行之后,中國外貿的宏觀數據,一定程度上會受影響,但不至于傷及筋骨。
因為,中國的外貿增速,在2014-2015年間,已經出現減弱的跡象,這是全球需求變弱以及中國經濟自然發展規律的影響。TPP實行之后,理論上,中國制造業出口價格優勢降低,紡織業被東南亞國家替代,但制造業投資、技術經驗積累、客戶認證,紡織業生產轉移的規律決定,這將是長期緩慢的過程。
中國當前處于前所未有的深度改革之中,目的之一就是經濟轉型,讓更具競爭力的“歌爾聲學”、“萬豐奧威”這樣的企業變多變強大。數據下滑是預期之中,但只要企業強大,中國的根基和筋骨就不至于受挫。
而對于市場能力強的中國企業,TPP反而將給他們提供機會。浙江企業汽車零部件企業寧波華翔(12.98, 0.44, 3.51%)的管理層,很早之前就注意到TPP談判,在投資者交流中,他們曾說:“外資在中國投資汽車企業,不可超過50%的份額,如果中國參加TPP,這個限制就沒有了,也就是說,在中國會出現外資100%股權的獨資汽車公司,如果這樣,之前在中國汽車集團下面,被保護的重點零部件企業,肯定會被像公司這樣的市場能力強的企業替代。”
未來,中國與美國投資協定BIT談判的加速推進,也將對沖TPP實行對于中國宏觀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