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業遇冷的大環境下,郎酒集團內部似乎并不平靜。繼今年2月郎酒集團鬧出用工荒之后,昨日,郎酒集團再爆出停工事件,一線工人因漲工資問題與郎酒集團出現糾紛。
昨日,郎酒方面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已在16日晚研究員工訴求,經向集團公司請示,優化了此前的薪酬調整方向,“目前問題已得到妥善解決,郎酒公司生產、經營一切正常。”
事件緣于6月16日,郎酒集團位于四川古藺二郎鎮生產總部的員工因薪資調整問題發生停工事件。郎酒方面對記者表示:“古藺縣二郎鎮郎酒廠公司共有員工5000人左右,涉及本次詢問溝通加薪事宜的員工約為200~300人,基本以釀造車間工人為主。”
之所以發生這起薪酬糾紛,其實與郎酒此前進行的一次調薪事件有關。“3月1日開始,郎酒廠公司進行了一次基層工人工資薪酬調整。公司對工廠基層員工的薪資加薪幅度達到15%~20%。”郎酒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當初調整方案按最高限600元/月進行調整,涉及人數2500余人。在本次薪酬調整的同時,其生產定額也要作相應調整。但部分工人認為增長的工資實際是用加大勞動強度換取的,工資實際上并未有效上調,并因此表達了不理解及質疑。”
據記者了解,工人集體訴求的焦點首先是工作定額增加,生產性人員減少,勞動強度增大,現有人員無法正常開展工作;其次是釀酒生產人員增資是在調整定額的基礎上增資,認為薪酬調整與定額調整不匹配。
目前,郎酒廠內部釀造車間工人本來的每月基本工資為1700元~1800元,加上加班費500元共計2200~2300元,調薪后,500元加班費被減,同時工作量增加。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昨日從郎酒方面了解到,其已于6月16日下午召開員工座談會,6月16日晚間,廠公司研究員工訴求后,經向集團公司請示,優化了此前的薪酬調整方案,維持釀造工人勞動定額不變,人均月工資上調400元,涉及人數2500余人。此外,調整薪水的還包括包裝生產、技術崗位人員等,“經測算,本次基層員工薪酬調整月增資總額253萬元,公司年增加薪資總支出3000余萬元。”郎酒方面表示。
郎酒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調薪本來是件高興的事情,“這次是溝通不到位,做事感覺不透明所致。”
白酒專家晉育峰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薪資問題是行業的矛盾,一是制曲、釀造的傳統工藝與機械化的矛盾;二是制曲、釀造的重體力活年輕人不愿干與老工人工資偏低的矛盾。因此短期內很難解決,只能調整工資結構,同時在能夠半機械化的環節盡量改造,降低人工數量和體力付出。“薪資不調不行了,制曲釀造的絕對重體力勞動,年輕人真的不愿干。我去過的酒廠,這兩大車間都是年齡偏大的員工。規模以上酒企,這些車間工人平均在2600元以下(茅臺除外)。在今年的形勢下,可以微調10%左右。富士康最低都已2600元了,加加班可以拿到3500~4000元,體力付出也比制曲、釀造少。”
其實,早在今年2月,郎酒就已被曝因大量釀酒工人自動離職而鬧起了用工荒。當時消息稱,二郎鎮郎酒廠各個生產部門都有人離職,以釀造部門最多。員工稱離職人數高達30%,有1000多人都走了,工人的離職被指與薪水有關,因伴隨著酒廠效益下降,一線工人的年終獎大幅下降,因此工人選擇離去。
對此,郎酒相關負責人昨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一個5000多人的一線員工團隊,每年人員流動都是正常的,而且釀酒都存在一個季節性問題,這也是釀酒工人流動的一個原因。這是行業性問題。”
但其實,郎酒早已面對行業的寒冬,根據瀘州市政府部門有關負責人向媒體披露的情況,去年,郎酒集團完成銷售收入80億元,比2012年下降30%。在今年年初,郎酒集團在成都舉行2014年度銷售工作會,郎酒集團副董事長兼總裁劉毅預測,今年,白酒行業將迎接最冷冬天,也將是白酒行業發展機遇的新起點,行業洗牌和價格競爭的慘烈程度將進一步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