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到《CITES》公約影響,去年5月開始多種原材價格開始高速上揚,其中以大紅酸枝的漲勢最為瘋狂,而經過將近一年的領跑,大紅酸枝也開始出現疲態。今年5月份,木材價格開始了瘋漲后的首輪下滑,至6月份,全國各地市場的大紅酸枝跌幅達到5%~10%(甚至更多),原本火熱的紅木市場也早已冷卻下來。
受去年同期紅木市場行情出現爆發式的增長影響,相對于今年冷清的狀況,部分紅木商家開始感受到較大的心理落差;而房地產市場整體走低的趨勢,使得企業采購和經理人經營活動趨于謹慎。在投資者以及消費者看來,《CITES》公約的影響并沒有減弱,加之4月1日份緬甸禁止原木的出口、5月份越南反華勢力的活動導致中越間的紅木交易幾乎陷于中斷狀態。一連串的事件使得紅木原材價格的下滑趨勢還會繼續下探,因此他們更多選擇持幣觀望姿態。
紅木家具市場開始冷卻 企業如何應對?
但由中國紅木委發布的數據顯示,全國紅木制品市場景氣指數(HMPI)5月份數值為98.6,環比上升3.9%。據其數據分析,5月份全國紅木制品市場景氣指數在淡季里并沒有下降,反而有小幅度的上升,按此分析,今年的紅木市場將保持穩中有升的發展局面,不會有較大的起伏。多數商家認為隨著國民財富的積累以及高通脹的持續,社會對紅木家具的消費和投資需求越來越大。從長期來看,紅木的漲價趨勢是肯定的,只要宏觀經濟層面沒有大的波動,整個行業可以在下半年開始回暖;但如果國家調控力度加大,不排除紅木市場的調整期會延長至明年上半年。
總體而言,整個紅木市場經過一系列的波動之后,開始進入了適應市場新形式的調整期,但整個調整期需要多久,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