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3到2014,中國逆變器也隨著光伏行業發展了十年,不同于組件的先揚后抑,中國逆變器廠商確實開局默默無聞,到后面則是星光熠熠。誕生了,陽光、特變、南車、歐姆尼克、古瑞瓦特,再到華為這樣一大批,明星企業。同組件業一樣,中國企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給整個行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與組件業目前較為單一的產品路線不同的是,針對不同的電站應用,逆變器的流派眾多。筆者查閱了第三方機構IHS的標準,并對各類產品的國內代表品牌分類如下:
大功率機代表品牌:陽光電源、特變電工、艾默生、南車時代電氣、科諾偉業、京儀綠能
中功率機代表品牌:陽光電源(沒看錯,還是陽光)、山億新能源、華為等。
小功率機代表品牌:歐姆尼克、古瑞瓦特、山億、陽光電源等
功率優化器代表品牌:國內暫無代表品牌,且未形成市場
微逆變器代表品牌:昱能、北電
其中大功率機,為單機35KW以上的集中型逆變器,國內一般簡稱為大機;中功率和小功率,為單機35KW以下1KW以上的組串型逆變器,國內一般簡稱為小機。
從2003年第一臺并網逆變器應用起,中國逆變器產業歷經漫漫長路。大機和小機由于其所針對的應用環境不同,流派的交鋒和發展可以定義為三大戰役:2008大機出口西班牙,2009年小機年底開始出口說服缺貨的國外客戶接納中國產品;2011年前后國產大機成為地面電站主力部隊,國內分布式市場開始發力,小機在工商業屋頂電站應用中逐漸展現優勢,開始形成國內市場小機品牌陣營,同時小機在澳洲、荷蘭等海外市場蓬勃發展;第三階段是小機代表品牌嘗試進行地面電站市場使用,以及大機推陳出新發展新的應用技術,這個階段可以預見會有較多的技術路線的交鋒。再加上主流品牌對光伏方案的應用理念不同,有的推崇一套方案解決所有應用,有的強調因地制宜選用合理方案,使得交鋒更加精彩紛呈。
有點類似博派和狂派,不是么?而且還有大力金剛(SMA、GE等公司推出的超大機型)正在投入戰斗。仔細想想不禁熱血沸騰,在《變形金剛4》即將上映的6月,讓我篡改一句最喜歡的臺詞:The inverters,roll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