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從商品價值的角度對工藝禮品做淺顯的分析。
商品的價值分類,也就是商品滿足需求的層次,分為社會價值、核心價值、自然價值三個方面,工藝禮品是禮品,也是商品的一種,應該具備上述三種價值屬性。
首先看社會價值。毫無疑問,禮品是用來送的,送他人或者送自己,在送的過程中實現其社會價值,既然送,作為送禮者或者受禮者都要感覺到所送或所收的禮品物有所值甚至超值,這樣才能達到送禮的目的,也就是說,恰如其分的發揮禮品的價值是禮品收受雙方的基本需求,所以工藝禮品要設計的值得送、好送,讓大家覺得劃算,物超所值,好送的禮品必須在大小上適中;包裝上便于攜帶,受禮者便于擺放;名稱積極向上,有好的意頭、口彩,有淵源、說法。如果一件工藝禮品,消費者連說服自己購買的理由都沒有,他肯定不會掏錢;同樣,送禮者如果花了不菲的價錢卻買了一件讓受禮者感覺非常廉價的禮品,對送禮者肯定是個不小的打擊,至少下次他再也不會購買這樣的禮品了。
其次是核心價值。核心價值是商品交換的根本,禮品首先是情感的載體,表達或傳遞情感是禮品的基本功能,也是工藝禮品的核心價值所在。工藝禮品要表達的情感多種多樣,可分為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社會的主流情感,比如改革開放初期,社會需要的是開拓精神,那么工藝品表達的情感就應該是對勇于創新者的贊美和祝愿,當今社會提倡和諧,那么對誠信、合作、共贏的祝愿題材又成了社會主流情感;另一方面,是微觀的情感,包括人與人之間要表達的表揚、感恩、友誼、祝賀,包括個人對自己的激勵、啟迪、反省等等,滿足消費者的情感表達需求是實現工藝禮價值的第一步,也是工藝禮品設計的出發點,因此,工藝禮品的產品細分應該是以工藝品表達的不同情感來區別,不同的地區、宗教、民族、習慣、教育背景甚至不同的時期人們需要表達的情感及其方式都會有所不同;而同送禮者,因為要表達不同的感情或者送禮對象的身份不同所送的禮品也會不同。
最后是禮品的自然價值。禮品的自然價值是禮品自身的有形物的價值,影響工藝禮品自然價值的因素包括藝術精美的造型、貴重稀有的材質、高超的工藝及其所蘊涵的文化、歷史淵源,這些都滿足了人們審美的、收藏的、愉悅的、甚至增值的、裝點環境和實用的需求,增加工藝禮品的自然價值就要從選題、選材、選造型、選工藝方面下工夫,爭取在材質上減少成本;在工藝結構上牢固、簡單;在造型上簡約、時尚、大氣;在題材上通俗而不庸俗、高雅而不深邃。
分析了禮品價值的三重性,歸結工藝禮品設計的思路如下:
一是傳統與潮流的統一。悠久燦爛的歷史和優秀的傳統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但法古而不能拘泥于古,古為今用,讓傳統的深沉渲染潮流的多彩,可以取傳統之形結合潮流的神,也可以取傳統之神切合潮流之形,比如本次北京殘奧會的吉祥物樂樂、奧運福娃,無不是傳統文化結合時尚造型,五福娃取五行的金木水火土,福牛取自中國古老連綿的農耕文化和中世紀人們對田園牧歌式的祥和生活的夢想,而造型采用潮流的卡通形,發人深思,又讓人爽心悅目。
二是時尚與經典的統一。只有經典的東西才能經得起歲月的磨礪,歷久而彌新,潮流在變,時尚在換,而經典總是在閃耀著恒久的光輝,深沉而高雅,如果說經典是褪色的經年的牛仔褲,總是代表著歲月的風景,那么時尚就是每年風行的時裝,徘徊在季節的流行線,絢麗而熱鬧,時尚總在引領著市場的消費,而經典,總在支撐著消費的根基,所以時尚與經典的結合,才能使工藝禮品在市場上暢通無阻,并且延長產品的生命周期,比如茶到福到,既滿足了近幾年人們飲茶的風尚,又將中華民族經典的民俗——“福”文化結合起來,增加了產品的文化內蘊和喜慶。
三是文化與情感的統一。只有文化的才是不朽的、永恒的,只有情感才是人與人交流的最本質的東西,文化品位與情感表達構成了人們的志趣需求與溝通需求,是產品的真正的賣點所在,當然,文化必須是人們看得懂的文化,情感也必須是人們能體會到的情感,比如“欣欣向榮”,集我們賦予的豐富的禮文化和器物淵源的典型的青銅文化于一身,表達了“欣欣向榮”的美好祝福,兼具田園詩的浪漫情調和閑適夢想,“品”、“味”并蘊,“禮”、“贊”兼有。
當然,好的工藝品還可以具有:裝飾與品鑒的統一;實用與收藏的統一,在此不一一贅述,下面是關于工藝禮品與收藏類工藝品的區別。
好的工藝禮品一定是廣受大家歡迎的工藝禮品,所以在價值上與真正收藏類的工藝品有本質的區別,收藏類的工藝品是工藝家長年累月的琢磨,可能只有一件而價值連城,而我們的工藝禮品卻是進行半機械化的批量生產;收藏類工藝品是個性消費,往往是行家孤芳自賞,愛不釋手;而工藝禮品卻要為大眾所接受,滿足多數人或者某一社會階層人士的審美,所以工藝禮品的以上特點要求我們的設計人員必須有一個設計理念、一套創意程序,不是靠看到一個造型靈機一動,想到一個主題一拍腦袋,而是要洞察市場需求、把握消費潮流、總結審美規律,然后形成一定時期的設計主題、設計目標,最后落實到產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