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就WTO稀土爭端一審敗訴提出上訴,稀土行業告別配額時代幾成定局。但在業界專家看來,這一結果或倒逼稀土行業市場化進程提速。
今年3月末,世界貿易組織裁定我國稀土等相關產品出口管理措施違規。4月25日,中國就此向WTO上訴機構APPELLATEBODY提交上訴文件。在業界看來,中國敗訴幾乎已成必然。這也意味著中國稀土行業將告別沿用多年的出口配額管理模式。
不過業界專家同時表示,對于即將敞開大門迎接國際競爭的中國稀土產業來說,加速松綁或倒逼其提速市場化進程。
事實上,為了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稀土產業內部早已提前開始了整合,其中包括了交易所平臺的建設。今年1月4日,作為境內首家專業從事稀土產品現貨電子交易的場所,南交所稀土產品交易中心在廣東平遠正式開業運營。
據負責人吳海明介紹,南交所稀土交易中心是一個開放式平臺,投資者簽署銀行資金托管協議后,就可以通過客戶端直接訪問并參與稀土產品交易。在這個平臺上,稀土氧化物已經成為常態化、證券化、電子化、貨幣化的流通品,并有望成為繼黃金、白銀后的又一種國際化投資品種。
吳海明表示,借助稀土交易中心的建立,稀土產品已從單純的工業品變成了投資品。其極低的投資門檻有助于調動民間資本參與收儲。與此同時,更多稀土生產企業和下游冶煉分離企業的參與也將極大地促進稀土產品的銷售和流動。投資資本流入有望形成從探礦、開采、冶煉、深加工到循環利用的有序化、合理化的稀土市場。
據悉,包頭稀土產品交易所也于2014年3月28日開業。業內人士表示,南北兩大稀土產品交易中心相繼投入運營,或為稀土產品帶來交易性機會。數據顯示,經過2013年第四季度的持續下跌,稀土價格已經接近2013年年中時期的底部水平。未來在稀土收儲預期增強,以及國家相關政策支持的背景下,稀土價格有望穩中趨升。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投資資本,松綁后的稀土產業對產業投資者也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有專家預計,待時機成熟,稀土產業基金稀土深加工產業稀土產品交易稀土金融等投資浪潮有望集中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