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頁巖氣時代對全球的意義怎樣石化市場又將面臨怎樣的變革?近日,國際能源研究機構普氏能源資訊石化市場編輯部副總監Prema Viswanathan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隨著頁巖氣革命的爆發,北美、中東和中國將成為三大石化產品份額占有者,乙烯、丙烯、芳烴的增速則會發生顯著變化。
Viswanathan表示,美國在前幾年曾經歷過非常絕望的時期,尤其是次貸危機使美國經濟陷入低迷,而頁巖氣則可說為北美產業帶來一種復興。后頁巖氣時代是石化行業重生的階段,令美國在能源方面的競爭力不斷加強,同時改變了全世界能源產業的架構。
“我們都知道,作為較低價格的能源產品,頁巖氣使北美能源產業的競爭力不斷增強,但頁巖氣不僅只有美國有,包括中國也有很大的頁巖氣儲量。但現實是,目前只有美國能夠成功的勘探和開采,并且充分利用頁巖氣。這對其他的一些石化產品都產生了比較深刻的影響。”Viswanathan說。
首先是乙烯。Viswanathan指出,因為有頁巖氣的存在,乙烯價格不能繼續保持強勁。但另一方面,雖然現在北美市場的乙烯不被非常看好,它的技術和產能仍具有非常大的競爭力,在國際市場上也占有重要位置。而芳烴未來也受到頁巖氣的影響,幾年內產量增長都不會強勁,2020年之前僅期待每年5%的增速。
考慮到使用頁巖氣提煉乙烯未來會成為產量增加的環節,美國芳烴的比重未來會進一步減少,同時也包括烯烴的產量,而乙烯和丙烯的產量會增加。這個趨勢目前已有所表現,未來會越來越多。
來自美國化學委員會的信息顯示,原先美國、歐洲和日本是石化產品的最主要生產國,如今亞洲和中東崛起,且在市場上占據比較重要的地位。從2012年到2020年的增長率來看,亞太地區增長最快,將有46%,中國有66%的產量增長。這一增長最大的推動力來自于產品本身的需求:亞太地區因經濟和工業的崛起,對石化產品的需求非常大,尤其中國。另一個是中東,主要因為可以在中東找到比頁巖氣更便宜的原料來生產石化產品,如乙烷。而中東這些增加的產能大部分都到中國市場。
“上述世界最主要生產國地位和地點的變化,主要有兩個因素造成:一是看便宜的原材料在哪兒?中東、北美都有,而中國也有便宜的原材料。不過和西方不同,中國并不是依賴石油生產,而主要依賴煤。”Viswanathan說。
在他看來,中東也面對自己的挑戰,因為便宜的原材料乙烷正逐漸枯竭,政府要求石化廠商進行轉型,更多生產芳烴、減少生產烯烴產品。芳烴產品將帶來更高的附加值,因此中東更多的產業重心轉移到芳烴生產上。目前的年產量是1600萬噸芳烴,且在未來幾年會不斷增加。
第二個因素是市場、客戶在哪里?Viswanathan表示,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中國可成為最主要的產能所在地。
“中國也有預期較大的頁巖氣產能,且未來能和西方和北美在頁巖氣領域進行抗衡,并和中東的低成本產品競爭。中國也在技術上進行努力,最主要的一個努力就是更多使用替代性的石化燃料,希望能夠使用比頁巖氣價格更低的原料進行生產。”Viswanathan說。
中國在技術上做的另一個努力是希望能從大儲量的煤上獲得更多的石化產品,即以煤為原料生產石化品。這將給中國帶來成本上的競爭力。
目前,煤制烯烴技術在不斷發展,而這種技術未來能取得成功的話將會很好滿足中國需求不斷增長的情況。同時也可以看到,中國對烯烴的需求還是很大,去年的烯烴進口達到800萬噸。
“總體上,上述幾個主要地區將會成為未來石化產品市場份額的主要占有者,包括以頁巖氣為原料的北美地區,以乙烷為原料的中東和用煤為原料的中國。這是后頁巖氣時代未來全球市場的大概情況。”Viswanathan說。
Viswanathan表示,美國在前幾年曾經歷過非常絕望的時期,尤其是次貸危機使美國經濟陷入低迷,而頁巖氣則可說為北美產業帶來一種復興。后頁巖氣時代是石化行業重生的階段,令美國在能源方面的競爭力不斷加強,同時改變了全世界能源產業的架構。
“我們都知道,作為較低價格的能源產品,頁巖氣使北美能源產業的競爭力不斷增強,但頁巖氣不僅只有美國有,包括中國也有很大的頁巖氣儲量。但現實是,目前只有美國能夠成功的勘探和開采,并且充分利用頁巖氣。這對其他的一些石化產品都產生了比較深刻的影響。”Viswanathan說。
首先是乙烯。Viswanathan指出,因為有頁巖氣的存在,乙烯價格不能繼續保持強勁。但另一方面,雖然現在北美市場的乙烯不被非常看好,它的技術和產能仍具有非常大的競爭力,在國際市場上也占有重要位置。而芳烴未來也受到頁巖氣的影響,幾年內產量增長都不會強勁,2020年之前僅期待每年5%的增速。
考慮到使用頁巖氣提煉乙烯未來會成為產量增加的環節,美國芳烴的比重未來會進一步減少,同時也包括烯烴的產量,而乙烯和丙烯的產量會增加。這個趨勢目前已有所表現,未來會越來越多。
來自美國化學委員會的信息顯示,原先美國、歐洲和日本是石化產品的最主要生產國,如今亞洲和中東崛起,且在市場上占據比較重要的地位。從2012年到2020年的增長率來看,亞太地區增長最快,將有46%,中國有66%的產量增長。這一增長最大的推動力來自于產品本身的需求:亞太地區因經濟和工業的崛起,對石化產品的需求非常大,尤其中國。另一個是中東,主要因為可以在中東找到比頁巖氣更便宜的原料來生產石化產品,如乙烷。而中東這些增加的產能大部分都到中國市場。
“上述世界最主要生產國地位和地點的變化,主要有兩個因素造成:一是看便宜的原材料在哪兒?中東、北美都有,而中國也有便宜的原材料。不過和西方不同,中國并不是依賴石油生產,而主要依賴煤。”Viswanathan說。
在他看來,中東也面對自己的挑戰,因為便宜的原材料乙烷正逐漸枯竭,政府要求石化廠商進行轉型,更多生產芳烴、減少生產烯烴產品。芳烴產品將帶來更高的附加值,因此中東更多的產業重心轉移到芳烴生產上。目前的年產量是1600萬噸芳烴,且在未來幾年會不斷增加。
第二個因素是市場、客戶在哪里?Viswanathan表示,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中國可成為最主要的產能所在地。
“中國也有預期較大的頁巖氣產能,且未來能和西方和北美在頁巖氣領域進行抗衡,并和中東的低成本產品競爭。中國也在技術上進行努力,最主要的一個努力就是更多使用替代性的石化燃料,希望能夠使用比頁巖氣價格更低的原料進行生產。”Viswanathan說。
中國在技術上做的另一個努力是希望能從大儲量的煤上獲得更多的石化產品,即以煤為原料生產石化品。這將給中國帶來成本上的競爭力。
目前,煤制烯烴技術在不斷發展,而這種技術未來能取得成功的話將會很好滿足中國需求不斷增長的情況。同時也可以看到,中國對烯烴的需求還是很大,去年的烯烴進口達到800萬噸。
“總體上,上述幾個主要地區將會成為未來石化產品市場份額的主要占有者,包括以頁巖氣為原料的北美地區,以乙烷為原料的中東和用煤為原料的中國。這是后頁巖氣時代未來全球市場的大概情況。”Viswanathan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