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一個幾乎沒有物流成本的特殊行業,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講,互聯網與金融有著天然的契合性,互聯網金融正在引發金融界的震蕩和革命,一場前所未有的互聯網金融熱潮正在席卷中國,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巨頭頻頻出手互聯網金融業務。
在充分體現出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等互聯網精神的同時,互聯網金融作為一個新生事物,發展似乎有點迅猛。國家政策和監管措施跟不上,可能對傳統經濟造成無序的沖擊,也極可能成為金融違法活動的溫床。 京東、蘇寧都有平臺直接推金融產品;中國移動、中國聯通(行情,問診)、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獲得移動支付牌照;正規傳統銀行開始跟互聯網結合,商業銀行想搭建自己的B2B平臺。
其實互聯網金融并不是新鮮的事情,美國的PayPal早在幾年前就推出了貨幣基金,但是在美國發展并不好。由于美國利率市場化程度高,套利空間較小,該國推出量化寬松購買資產大肆放水美元計劃,使得美國PayPal貨幣基金因宏觀金融環境變差而衰落。
世界上第一家虛擬網絡銀行SFNB,由于資金運作渠道少,受營業網點、從業人員等的限制,盈利能力單薄,1998年被加拿大皇家銀行以2000萬美元收購其除技術部門以外的所有部分。目前像“余額寶”之類的產品,相當方面得益于中國利率市場化程度低、套利空間較大等機制弊端,一旦金融市場環境變化,其發展前景就不好說了。
如何打造健康的互聯網金融產業值得認真研究。最近讀了復旦大學出版社推出的《網絡金融生態圈》一書,主編李沛倫以其親身經歷記述了全球知名的網絡金融集團——SBI集團的發展歷程,從中了解到海外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狀況,展示了一個有關互聯網金融未來的全新藍圖。
互聯網正在大滲透,這是一個變革的時代,傳統行業被顛覆重塑。互聯網改變了金融業的服務方式,由于金融業提供的信息服務和資金均為非實物資產,因此,互聯網金融比其他傳統行業更具有天然的優勢。日本的金融改革核心是極大放松了金融業的管制,從而更有力促進了金融業的自由化發展。在消除各個金融機構的界限方面,互聯網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SBI集團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利用政府有關鼓勵政策,迅速建立起網絡金融集團的企業生態圈,成為日本最大的綜合網絡金融集團,業務范圍以金融業務為主,涉及金融衍生服務、住房信貸、生命保險、企業并購、網絡信息服務、電子商務等諸多領域。
“SBI集團既不是證券公司,也不是銀行,而是一個網絡金融帝國。”我們能看到的不僅僅是日本網絡金融的發展現狀,對互聯網創造網絡價值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在網絡時代,企業將最終通過互聯網向客戶提供綜合的信息、產品和服務,從而創造出網絡價值。
通過互聯網工具可以向客戶提供包括資金、服務等各種各樣的信息,從而幫助客戶有效完成交易,創造真正的網絡價值。金融行業也是如此,只有真正能夠提供綜合服務的金融機構才能在競爭中勝出。構建網絡生態圈,不僅僅是對網絡金融的發展有借鑒意義,對實體企業集團的發展也有相當的價值。構建一個金融生態圈需要諸多元素,這些元素相互補充,共同發揮協同效應和相乘效果,達到“1+1>2”的功效。
中國如何打造健康的互聯網金融呢?首先,互聯網金融作為我國的新生事物,應予以大力支持及認可。正如蒸汽機的出現取代了基于人力和畜力的貨物運輸和貿易模式一樣,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電子商務、電子支付和網絡互動平臺等網絡金融將成為金融業發展的長期趨勢。
其次,監管部門應該有長遠的設計,既要對其業務準入和風險管理方面加強監管,也要打破傳統金融業者的不正當壟斷,完善健全相應制度與措施。
再次,尋找到傳統金融企業與新興行業有效嫁接的途徑,使得雙方都能正常有序發展,實現共贏。互聯網金融企業應積極創新,不斷嫁接金融服務與信息科技功能,探索新業務領域,與傳統金融業務模式形成互補。面對互聯網金融公司業務的蓬勃發展,傳統金融機構應密切關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動向,轉變發展觀念,積極調整戰略,利用互聯網金融模式,深度整合互聯網技術與銀行核心業務,提升服務質量,適應互聯網金融模式給傳統金融格局帶來的沖擊,并獲得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