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我國進口大豆的數量持續攀升,2014年進口大豆再次創新高達到7140萬噸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5年1-8月份中國大豆進口總量為5239萬噸,去年同期累計為4771萬噸,同比增加9.8%,預計2015年進口大豆數量將會繼續增加。目前我國大豆產業鏈中加工的大豆絕大多數為進口大豆,進口大豆成本對我國大豆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據中華油脂網數據統計,2014年以來進口大豆港口分銷價持續下跌,青島港進口大豆港口分銷價格從2014年年初的4200元/噸到現在已經跌到了3150元/噸。分銷價的走低一定程度反映了進口大豆成本的下降,那么進口大豆成本組成機制是什么呢?
進口大豆成本主要是由CBOT大豆期價、出口港口的升貼水報價以及海運費組成的,在這些部分中還需要加上關稅、增值稅和匯率的系數。出口港口的升貼水報價是由賣方貿易商給出,主要受市場影響,反映的是對市場的風險預估,貿易商計算自己的成本和利潤,確定向中國油廠的升貼水報價。升貼水波動范圍跟期貨比相對較小,有一定的季節性規律,例如播種前農民由于融資壓力會銷售比較積極,升貼水比較低。運費也是進口大豆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大豆國際貿易海運主要用駁船運輸,海運費與原油價格關系密切,總體上,美國大豆運輸費用占到到港成本的35%-40%,巴西大豆占到42%-44%。
結合以上我們來對未來的進口大豆港口分銷價做個預測。
我國大豆進口一般來自美國、巴西和阿根廷,運距較長,短的需要15天,長的需要35-40天,當日到港的進口大豆的點價時間一般也是一個月左右以前了。回顧近一個月的CBOT大豆期價,跌多漲少,CBOT大豆主力合約收盤價較上月同期下跌約45美分/蒲式耳,加上關稅增值稅匯率系數,將下降約120元/噸。在CBOT大豆期價下跌,美豆產區天氣不穩定的影響下,升貼水較上月同期有所上漲,漲幅約20美分/蒲式耳,加上關稅增值稅匯率系數,將上漲約54元/噸。受原油價格下跌以及全球貿易不景氣影響,海運費有所下跌,較上月同期略降2美元/噸,加上關稅增值稅匯率系數,下降大約15元/噸。以上計算匯率取值為6.3688。
綜上所述,未來一個月進口大豆港口分銷價格還有下跌空間,初步估計應該有85元/噸的下跌空間。但分銷價格不僅僅受進口大豆成本影響,目前港口大豆庫存仍處于高位,雖然油廠壓榨利潤尚有,但下游需求仍顯疲軟,養殖業復蘇緩慢,在產能整合后,飼料需求也必將會低于去年,但較今年上半年仍會有提高,整體來看基本面多空交織,成本影響仍將是決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