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送貨不上樓的狀況,只有裝修過才知曉。這個“規則”一次又一次地困擾著消費者,并影響著他們對家居誠信度的看法——— “兩個分體馬桶,四個大箱子,在樓下收貨的時候才知道,賣家不管搬上樓。”在北五環外裝修房子的單身女孩多多說,“那天剛好施工人員還沒到,家里也沒人幫忙,只好和送貨司機師傅商量個價,花了50元,讓他幫忙搬上去了。” 初次裝修的多多趕上的是送馬桶,而“不上樓”的建材有很多,木地板、瓷磚、水盆、燈具,裝修過的人大都經歷過各種建材“不上樓”的風波。 建材“不上樓”行業潛規則因何而生?多年來有沒有改觀?我們進行了進一步追訪。 建材送貨“不上樓”致家居業誠信下滑 事實上,建材送貨不上樓的狀況,只有裝修過才有所知曉。而這個“潛規則”一次又一次地傷害著那些初次裝修、經驗不足的消費者。 為什么建材送到樓下才知道還有上不上樓這回事?這個問題困擾著包括多多在內的很多人。他們普遍反映的情況是,購買瓷磚地板潔具等建材的時候,銷售人員并沒有提到送貨部分的細節,只是告知“可以送貨,或者在一定范圍內免費送貨”。一般都是消費者在家等待送貨的時候才發現,大部分建材只送到樓下。 “這種心理落差讓我們很反感!看來家居行業離誠信還真有點遠,買冰箱彩電都不會這樣。”一位曾經因“不上樓”與商家理論過的消費者高先生稱,“你當時和商家溝通時,他們會說,這是這個行業的普遍做法。但我覺得,送不送、怎么送、送到哪兒,這些總得事先說清楚吧?!” 送貨環節能省就省形成行業頑疾 與高先生一樣憤怒的消費者不在少數,不難感受到,他們從和一個商家理論無果,已經演變成對整個家居行業的誠信感到失望——上樓真的很難嗎? 對此,多個建材品牌的負責人表示“沒什么好辦法”,拿瓷磚舉例,上樓部分牽扯的成本占到瓷磚售價的2%-4%,而瓷磚的利潤薄,這部分錢商家也要掙,因此,所謂“送貨到家”變成了“送貨到樓下”,如果要上樓,消費者得自己談價格。 針對這種情況,也有部分消費者表示,如果家里有施工人員在,和他們商量著來搬運,也不是不可以,但購買產品的時候商家應該提前告知,否則很有可能出現貨到無人搬運的問題。 而堅持商家應該“送貨進家”的消費者認為,建材還存在驗貨的問題,搬運過程中損壞怎么辦?誰賣的產品誰送到可以開箱驗貨的地點,也就是準備安裝使用的地方,并且和買家交接,這本來就應該是售后服務里面包含的基本動作,根本沒有值得討論的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