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年1月1日,兩個協定將實施第二次降稅,關稅進一步削減。經過一定過渡期后,兩個協定項下絕大多數貨物最終將實現零關稅。
其中,中韓自貿協定項下,最長20年過渡期后,韓國將對92%稅目數的中國原產貨物實行零關稅,我國將對91%稅目數的韓國原產貨物實行零關稅;中澳自貿協定項下,澳大利亞將在5年內對全部中國原產貨物實行零關稅,中國在經過最長15年過渡期后對96.8%稅目數的澳大利亞原產貨物實行零關稅。
兩大自貿協定帶來幾重利好?
自貿協定生效后,對普通消費者而言最直接的實惠,自然是由于關稅減讓帶來的商品價格更低、選擇更多。
例如,韓國的電冰箱、電飯鍋以及一些美容儀等家電產品將在10年內取消目前15%的關稅;牙膏等口腔清潔用品關稅將在10年內降為零;泡菜目前25%的關稅將在20年內取消;服裝、鞋帽類中很多產品的關稅將在10至20年內從目前的約15%降至零。
中澳FTA生效后,澳洲美食進口關稅將普遍降低,這簡直是國內“饕餮客”的一大福音。
澳大利亞目前是中國最大的牛肉進口來源國,目前澳洲牛肉15%的平均關稅將在10年內降至零;包括嬰兒配方奶粉在內的乳制品將在4年內免關稅進入中國;5年過渡期后,葡萄酒平均稅率將從目前的34.7%降為零。
此外,目前國內自澳大利亞進口量較大的橙子、橙汁、澳洲大龍蝦、大鮑魚、帝王蟹等,大部分也將實現完全自由化,稅率降為零。
對于韓、澳兩國的消費者,物美價廉的“中國制造”也將成為生活中的常客。中國的農產品(000061,股吧)、蔬菜將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韓國家庭的餐桌上,中國產服裝、電子產品也將更便捷地進入澳大利亞市場。
業內人士指出,兩個自貿協定開啟了中韓、中澳“零關稅”時代的大幕,但降稅完成需要一個過程。比如,中韓FTA過渡期最長為20年,紅利將逐漸釋放。
“掘金”機會何在?
據初步預測,中韓FTA實施一年內,將約有260億美元中國出口貨物、200億美元韓國出口貨物在對方享受關稅優惠;中澳FTA項下約有200億美元中國出口貨物、150億美元澳大利亞出口貨物在對方享受關稅優惠。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許宏強認為,中韓兩國各有優勢與劣勢產業,高自由度的市場開放后,個別產業會受到一定沖擊,但“中韓的多數產業都將從雙邊貿易自由化中獲益”。
機遇不僅存在于貨物貿易方面。中韓FTA承諾未來采用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模式開展服務貿易和投資談判,設立電子商務章節;中澳FTA在服務和投資領域也有較大收獲,中醫“走出去”以及深化各層次人文交流是亮點。
有何溢出效應?
據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預測,中韓FTA生效5年內,將拉動中國經濟增長0.4至0.6個百分點,韓國經濟增長率有望最高提升1.25個百分點。澳大利亞方面的研究也顯示了類似的積極成效。
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擴大貿易與投資是應對經濟下滑的良藥。因此中韓、中澳FTA協定的順利實施,不僅為相關方經濟發展裝上“新引擎”,也將對地區乃至世界經濟繁榮發揮積極作用。
中韓自貿區是東北亞地區第一個自貿區。記者在與中、韓兩國企業接觸中發現,經貿界人士都期待,中韓在自貿區建設上“先行一步”能產生示范效應,帶動已經進入第九輪的中日韓自貿談判向前邁進。
對接東西兩大經濟體的中澳FTA,是繼中韓FTA之后,亞太地區又一個重量級自貿協定。商務部部長高虎城此前曾表示,該協定面向中國“一帶一路”共同發展倡議,對接澳大利亞“面向亞洲”的政策構想,必將有力推進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