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以來,中長期國債收益率持續下行,國債期貨維持上漲態勢。特別是5月底,受流動性寬松預期帶動,做多熱情高漲,成交量劇增,期債爆發式上漲。隨著“定向寬松”政策靴子落地,成交量恢復正常,期債進入窄幅盤整階段。未來主導期債走勢的因素主要是半年末的資金面和寬松政策預期。
在一季度經濟數據公布后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仍大的現實面前,圍繞著“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定向發力的微刺激政策不斷。寬松刺激政策有意促使利率下移,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保護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的增長,穩步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盡管6月采購經理指數PMI初值數據攀升至50.8,創下去年11月以來最高,今年首度升回榮枯線上方,顯示微刺激顯效,經濟漸入復蘇,但實體經濟仍需要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來維持,政策也應延續當前相對寬松的立場,進一步刺激經濟復蘇。外匯占款方面,5月外匯占款增加386.65 億元人民幣,增幅環比大幅下降 67%,外匯占款對基礎貨幣的影響力減弱,而新增外匯占款的驟降又為貨幣政策提供了空間。在寬松政策基調下,社會融資成本有望逐步降低,國債收益率有望回落,中長期支撐期債走勢。
4月份以來國債期貨的持續上漲行情主要是由資金面的持續寬松驅動的。央行公開市場連續六周凈投放,雖然上周投放力度有所減少,且半年末臨近,但機構心態較去年已明顯好轉。盡管前期資金面在月度繳稅、新股申購和四大行購匯等因素影響下稍顯緊勢,但央行2次定向降準和商業銀行再貸款等資金多渠道投放向市場注入了較多資金,流動性只是暫時波動。本周公開市場到期自然投放300億資金,自然投放的資金規模較小,而季末資金需求可能較大,資金面有可能維持收緊的態勢。
因此,隨著半年末臨近,銀行面臨年中考核,資金利率有季節性回升壓力。但考慮到新股申購資金的陸續解凍及后續央行維穩政策上的扶持,料整體緊張的幅度應有限。
綜上所述,經濟初步回暖,實體經濟需要進一步控制融資成本,未來局部刺激的寬松政策有望延續,中長期資金預期偏好,中長期期債仍存在一定的上行空間。但前期政策利好已消化,無進一步利好因素推動,半年末臨近,資金利率又有回升壓力,短期內期債將保持區間震蕩。